暑假里,我去了廈門,住在表弟家。我弟弟啊,才讀幼兒園就有每月50塊的零花錢。我問了幾個哥哥姐姐,他們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零花錢。包括我們的同學,沒有零花錢的幾乎沒有。那么,家長是怎么看待給孩子零花錢的事呢?
我問過叔叔,他說:“對小孩子,沒辦法嘛。又哭又鬧的,不給不行啊,反正給的不多嘛,就無所謂了!”我還問過姑姑,姑姑說:“給他們一點錢,讓他們可以買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也可以讓他們早點知道該怎么用錢。”
除了采訪他們,我還在網上做了一個調查,看看網友們有沒有一些不同意見。網友“YN402”認為:“小學生擁有零花錢不是什么好事。因為小學生與社會接觸太少,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相互攀比,還容易買零食吃,甚至會買一些不干凈的零食吃。如果實在要給零花錢,最好每次不要多于兩元。”而有的人卻覺得這么做有好處:“我認為中小學生可以有零花錢,因為這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二是孩子有時也確實有自己的需要。但零花錢不能過多,否則會適得其反。我認為每天一到兩元錢比較合適。”當然,還有一些是持中立意見:“因人而異。如果孩子非常懂事,從不亂花錢,那沒什么關系:如果孩子比較調皮,就應該控制一下。”
關于“攀比”,也有人認為:“大部分孩子都有一些和人攀比的心理,這不是不健康,只是我們經常說的小孩子脾氣。如果不給他零花錢,遇到事情時也許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看到別的同學都有零花錢買點吃的自己卻沒有,心里肯定不好受,弄不好還會偷家里的錢,這樣就不行了。正確方法是適當給一點零花錢,然后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錢是不能亂花的。”
我小時候,父母給過我零花錢,但是很少,每月只有幾塊錢。我一般只用來買學習用品,或者吃早餐,有時候還會拿這些零錢去幫家里買菜。實際上這幾乎等于沒有零花錢一樣。雖然我并不在乎兜里有沒有錢,不過還是覺得身上有些錢比較好,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應急用。
我覺得吧,家長如果要給孩子零花錢,數目不要太大,最好讓孩子把零花錢的去處記起來,這樣比較明了,可以使孩子學會理財。
(請作者速與本刊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