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哲
劉賢權是一位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功勛卓著的將軍。他十四五歲就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參加過一至五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齊魯大地奮戰八年;解放戰爭時期,他戰斗在東北戰場,參加完遼沈戰役后,又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創造新的戰績。后南渡長江,相繼戰斗在湘、桂、滇等地。1951年奉命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成立后,劉賢權曾任三十八軍副軍長兼一一四師師長,四十七軍副軍長、政治委員,三十八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青海省軍區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4歲的共產黨員
劉賢權(1915—1992)原名劉賢耀,1915年9月27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縣富田鄉江背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929年隨著蘇區的發展,富田鄉先后成立了區委和區蘇維埃政府,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這年10月,紅軍來到富田鄉。不久,江背村成立了少先隊,劉賢權被小伙伴們推選為少先隊隊長。于是他就帶著少先隊員們扛著梭鏢站崗放哨,盤查身份不明的人,防止“白狗子”和奸細混入。后來他們又配合赤衛隊打土豪、挖浮財,傳送文件,成了村里革命組織中一支活躍的力量。
在黨組織的教育培養下,劉賢權于192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年他才14歲。入黨后,劉賢權先后擔任鄉少年先鋒隊隊長、區青年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農民暴動,斗地主,分田地,破迷信,工作積極活躍,并帶領少先隊多次配合紅軍攻打吉安縣城及其他戰斗。1930年9月,紅軍攻入吉安縣城時,劉賢權帶領10多名少先隊員自愿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他被分配到紅一方面軍第十二軍一○五團三連當戰士。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軍旅生涯。
長征路上
1934年3月,劉賢權被調到紅一軍團第二師衛生部任政治委員。當時正值敵人進行第五次“圍剿”。由于“左”傾路線的錯誤指揮,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于同年10月,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紅軍連續突破蔣介石的第一、二、三道封鎖線,挺進到湘江地域。蔣介石調集幾十萬大軍,分三路前堵后追,企圖消滅紅軍于湘江一側。紅軍經過浴血奮戰,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突破湘江封鎖線的血戰中,紅二師擔任先頭部隊,戰斗異常激烈,二師傷亡過半,大量的傷員留在后方。師衛生部擔負收容任務,擺在師衛生部政委劉賢權、醫務主任葉青山面前的任務是極為艱巨的。由于部隊遠離蘇區,處于流動作戰,又要隨時執行作戰任務,傷員們的安置處理成了頭等大事。他們逐門逐戶地做通老鄉的工作,又逐一做通重傷員的思想工作,把他們安置在老鄉家中。
安置完了重傷員,還要組織輕傷員隨隊行動。在擔架員減員的情況下,劉賢權和葉青山也親自用擔架抬著傷員。由于他們負擔很重,行軍速度緩慢,與大部隊的距離越拉越遠,最后掉隊了。在此情況下,劉賢權帶領這支特殊隊伍,穿過敵人的封鎖,克服重重困難,在掉隊5天之后,奇跡般地追上了主力部隊,受到紅二師政委劉亞樓的表揚。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以后,部隊縮編。紅二師撤銷了師衛生部,劉賢權到五團當教導員。他帶領全隊同志,克服長征路上難以想像的困難,攀越海拔高達四五千米的大小雪山,跋涉渾渾莽莽的廣袤草地,忍饑挨餓,歷盡艱險,終于完成了長征路上救護傷病員的重任,為革命事業保護了一批軍事骨干力量。于1935年10月中旬到達陜北。11月20日參加了直羅鎮戰役。
血戰大宗家村
為了堅持和發展山東的抗戰,1938年5月,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決定派兵入魯作戰。8月,一一五師奉命首先組織了一支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肖華任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劉賢權任縱隊政治部民運部長兼統戰部長。9月27日,東進抗日挺進縱隊進入魯北平原。翌年2月,劉賢權改任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五支隊政治部主任。
五支隊是在平型關大捷后,由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2營擴編的,亦即永興支隊。不久,五支隊由原來的3個營擴編成3個團,曾國華任支隊長,王敘坤任政委。1939年3月底,曾國華、劉賢權率領五支隊機關及所屬5團集結在陵縣大宗家一帶進行短期休整。
是年4月初的一天晚上,由于五支隊與當地群眾舉行軍民聯歡,被敵人獲取情報。次日晨,日軍旅團長安田指揮日軍騎兵和分乘60多輛汽車的步兵,包圍了大宗家村和侯家村。安田旅團屬坂垣師團,是日軍的主力,這次他們揚言要報平型關之仇。面對如此嚴峻的敵情,支隊領導一方面命令部隊做好戰斗準備,一方面緊急商討戰略。會上,劉賢權堅定地提出:“我們首先要就地消滅敵人。只有消滅敵人,打亂他們的部署,才能保全自己。我們部隊有2000多人,兵力不算少。這里雖無險可守,但有房屋村落可以憑借,比起暴露在野外的日軍還是有利的。我們應組織部隊進行就地抗擊,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待天黑再突圍。那時,敵人喪失了元氣,想追也不敢追了!”
曾國華表示同意,并馬上電話命令一營從側后向敵人騎兵發起攻擊。
一營營長溫先星立即率部向滯留在侯家村附近一座沙丘處的日軍騎兵壓了過去。這出乎安田的意料,他怎么也沒想到這支部隊竟然向他的騎兵發起了襲擊,于是他匆忙指揮騎兵迎戰。然而,等他部署好了,已為時過晚。我八路軍戰士在急促的近距離交火后,已經端著刺刀和日軍騎兵展開了白刃格斗。敵騎兵紛紛落馬。曾國華見時機成熟,遂令我軍騎兵連投入戰斗。日軍騎兵在我軍前后夾擊下,傷亡大半,元氣大傷。
這時,在沙丘附近棗樹林中指揮的安田大佐見日軍騎兵難以招架,便打旗語命令包圍侯家村的日軍步兵趕來增援,不料被我支隊領導發現了敵人指揮所,立即抽調一部騎兵和步兵,分兩路包抄,向敵指揮所迫近。安田見勢不好,在衛兵的簇擁下奪路逃走,被我步兵一排手榴彈打得人仰馬翻,安田被彈片擊斃,敵騎兵紛紛潰逃。
大宗家村是日軍進攻的重點,戰斗異常激烈。五支隊五團領導分頭率隊占據村周圍的有利地形,擊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龍書金團長帶領十連由村內迂回到村外圍殲敵人。下午村內展開巷戰,雙方逐屋爭奪。我五團特務連、十一連和十二連,同包圍的日軍反復沖殺30余次,大宗家陣地始終在我軍控制下,日寇傷亡慘重。
戰至黃昏,曾國華和劉賢權認為時機已到,應分頭率部突圍。于是,劉賢權帶領支隊機關、直屬部隊迅速向東北突圍,曾國華則率部分兵力,突破敵人的防線,趕來增援五團。他與負傷的龍書金團長一起,在夜幕掩護下,率部奔東北而去。
大宗家之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情況下,劉賢權和曾國華果斷指揮,沉著應戰,經過一天激烈戰斗,殲敵500多人,擊斃安田旅團長,最后率部勝利突圍。這一仗,不僅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在冀魯邊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使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受到震驚,東京的廣播電臺也為這一慘敗發出了哀號。
不久,在一次反“掃蕩”戰斗中,劉賢權率五支隊1個團英勇沖殺,浴血奮戰,重創敵人,完成了掩護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機關轉移的任務,受到肖華政委的表揚:“劉賢權是個作風沉穩、工作細致的政治干部,這次反‘掃蕩突圍還具有一股軍事干部的拼殺勁頭。”
堅持泰西抗日斗爭
1940年7月,劉賢權任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泰西軍政委員會書記。當時,他同地委領導人李冠元、袁振等密切配合開展對敵斗爭,主要活動在長清、肥城、寧陽、泰安一帶。這時正值抗日斗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國民黨頑固派也在不斷制造軍事磨擦。日寇依靠偽軍、“紅槍會”兩個幫兇,向抗日根據地瘋狂反撲。這年9月,劉賢權指揮全區部隊統一行動,首先鏟除了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反動會道門組織“紅槍會”。泰西軍分區主力部隊“陜北營”在各縣獨立營配合下,向長清“紅槍會”總團部發起進攻,徹底摧垮了“紅槍會”,俘虜副團長以下200余人,擊斃總團長“紅槍會”頭子朱存禎等罪魁禍首,其余會眾經教育后釋放。
解決了“紅槍會”后,劉賢權又轉手解決偽軍。一戰夏溝偽據點,嚇跑了平陰劉緒安;再戰蔣莊據點,全殲偽軍百余人;三戰西介據點,全殲警備隊,擊斃鐵桿漢奸裴兆慶;智取灌莊警察所,活捉偽區長。這時,劉賢權抓住時機,對偽軍進行政治瓦解,首先是陸文炳。陸文炳是泰安日偽軍的“剿共”總司令,劉賢權派特務營王雷帶一個加強班先將陸文炳武裝截獲,然后讓軍分區統戰部長崔子明做陸文炳的工作。經反復教育,陸文炳思想發生轉變。此后,他曾多次為我軍送情報,購軍火藥物,掩護地下抗日干部等。
1940年底,為了打擊敵人的偽化活動,劉賢權決定發動汶南戰役。當時,侵駐大汶河以南地區的敵人總兵力,除駐東平、汶上兩縣的日軍部隊外,還有偽軍500多人。根據敵我雙方兵力態勢,劉賢權決定先打弱敵。首戰彭家集殲敵百余人,繼以溝頭、李集、松山等3個敵據點為主要作戰目標,由軍分區主力“陜北營”擔任主攻,縣區地方武裝配合,分工包打據點,各部同時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全殲守敵,還嚇跑了太白山炮樓的敵人。
汶南戰役,連戰皆捷,使泰西地區的軍民人心大快,敵人惶惶不安。
劉賢權將軍在山東抗戰8年,心系齊魯,2000年5月,遵照他的遺囑,將他的骨灰撒在了山東長清秀麗的大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