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與爭鳴
根據《立法法》,國家的立法要經過提案、審議、通過、公布四個程序,其中缺一不可。前三個程序至少在形式上往往比較規范,最后一個程序則問題較多?!读⒎ǚā返谖迨l規定:“法律簽署公布后,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準文本?!爆F實中,各媒體在刊登時五花八門。以近期的公布程序為例:
一、關于《物權法》
《人民法院報》與《檢察日報》2007年3月20日同時刊登該法,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大黑體標題下,前者有“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題注,而后者沒有。根據《立法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前者較規范。
《貴州日報》也是同日刊登,但“主席令”很獨特,在最末一行有“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說明,且法律文本的最后一行也有。我認為,“主席令”也是法律文本的組成部分,不得分割。因此,沒有必要對“主席令”進行專門強調。此后《貴州日報》22日在公布《企業所得稅法》時,“主席令”不知為何沒有“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的字樣。
另外,新華社電發的時間也不統一。在以往基本都是主席令公布的當天電發,次日或第三日見報。而《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是3月16日公布的,不知為何新華社3月19日才發?
二、關于《刑法修正案(六)》
《立法法》第六十二、七十七條規定: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規章文本為“標準文本”,可見其權威性。但《國務院公報》2006年第23期刊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名稱不規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第6期不一致,后者刊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與憲法修正案不一樣,后者沒有序號而前者有。根據《立法法》第五十二條關于“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準文本”之規定,應以人大常委會公報為準。
三、關于《就業促進法(草案)》
《貴州日報》2007年3月27日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時沒有任何說明,公眾多數不知公布的目的。應當把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公布草案征求意見的《通知》摘要同時刊登。
綜上,《憲法》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筆者認為,這種“法制的統一”不僅包括內容上的,也包括形式上的。因此,建議國家完善法律的公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