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是各級人大常委會開展法律監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決議、決定進行審查;二是對同級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進行審查。
在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實踐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文件以政府辦公會議紀要和市長辦公會議紀要的形式行文,這些紀要性的文件是不是屬于規范性文件審查的范圍,地方人大需不需要、可不可以進行監督?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從法律要求看,人大有權進行審查。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超越法定權限,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義務的;二是同法律、法規規定相抵觸的;三是有其他不適當的情形,應當予以撤銷的。那么只要是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的、超越法律權限行文的,不論以何種方式出現,人大常委會都應該有審查監督的權力,該糾正的糾正,該撤銷的撤銷。其次,從現實需要看,人大必須加大審查的力度。辦公會議紀要往往涉及增加單位編制、增加經費、減免規費,甚至是要求減免稅收等等,盡管是以辦公會議紀要的形式出現,因為大多是政府主要領導拍板決策,其實帶有強制性,甚至比“規范性文件”更管用。如果會議紀要規避了人大的監督,一方面政府的違法行為將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將失去其制度意義。
因此,對規范性文件有必要進行科學的界定,凡政府以“紅頭文件”出現的規范性文本,都要納入其范疇。各級人大也應該擴大備案審查的范圍,成立專門的審查工作機構,依法搞好備案審查工作,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統一性。
(作者單位:湖南省漣源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