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8日上午,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盛華仁同志作了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等法律草案的說明,在談起臺灣省籍的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時,他說:“臺灣省暫時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3人,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臺灣省籍同胞中選出。代表產生辦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依法應選的其余名額予以保留?!?br/> 鑒于國家尚未統一、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臺灣省籍的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辦法要等同于其他省籍確有現實困難,而現行的主要從客居于祖國大陸的33000多名臺灣省籍同胞中協商選舉出全國人大代表的做法也具有相對合理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兩岸經貿與人員往來的頻繁,產生臺灣省籍的全國人大代表的選民與被選舉人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大,這個擴大的空間來自于在大陸經商的以百萬計的臺商。臺商在現行政治環境和實際條件下具有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可行性與代表性。
臺商與客居于祖國大陸的臺灣省籍同胞以及在臺灣本省一直居住的臺灣同胞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途佑谧鎳箨懙呐_灣省籍同胞大多數是新中國成立前或者幾十年前移居大陸的,他們在大陸居住時間長,但由于他們久離臺灣,對臺灣當地的社情逐漸陌生,當地人也對他們逐漸疏遠。因此他們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代表性略顯不足。而現在一直居住在臺灣省的臺灣同胞,由于客觀條件所限,他們既不了解祖國大陸的法律與政治,也沒有現實條件參加選舉,所以,從他們當中產生全國人大代表既不現實,也不具可行性。而臺商卻不同,他們經常往來于兩岸,對于兩岸的法律、政策和民情熟悉,他們有條件和能力去參加競爭,所以,他們當選具有可行性。臺商對于兩岸的經濟作出了貢獻,在兩岸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們中產生部分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也更能得到臺灣民眾的認同,并且,有資料顯示,臺商、臺企干部及其家屬子女目前在大陸人數達100~120萬,而來自上海臺商協會的數據也顯示,僅在上海及周邊工作、學習的臺商及其家屬就約有50萬人,在這么龐大的人口中選舉產生全國人大代表,也足以代表臺灣省相當分量的民意,所以,臺商當選也有充足的代表性。臺商長年在大陸生活和工作,他們中間產生一些全國人大代表,也有利更有效地保障他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從臺商中吸收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有利于打破臺灣當局對臺灣民眾的政治封鎖,增強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這些代表將影響到選舉產生他們的臺商,而這些臺商進而又將他們的影響擴大到所有的臺灣同胞,從而讓更多的人來支持祖國的和平統一和建設。
事實上,臺商參與祖國大陸的政治事務也有先例可循。廣東省東莞市新一屆政協就吸納了三名臺商代表,這打破了臺商在大陸不參與政治事務的慣例,也對臺灣當局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中“臺灣居民不得擔任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之職務或為其成員’”的規定產生沖擊,松動了臺灣當局“去中國化”的基石。所以,我們步子完全可以邁得更大一些,不僅在政協中有臺商委員,在人大中也應當有臺商代表;不僅在地方的政協、人大,在全國政協、人大中也應當有臺商。
因此,筆者建議,全國人大可以考慮修改現行的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辦法,讓在大陸的臺商、臺企干部及其家屬子女有權在他們當中選舉出部分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在臺商全國人大代表的資格問題上,除比照對其他省籍的全國人大代表要求外,還得特別強調必須擁護祖國統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此外,針對臺商的特殊性,還可以規定一些更為細致的選舉規則和資格要求。
?。ㄗ髡邌挝唬航魇≮M州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