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腐敗窩案東窗事發,表明社保資金管理制度設計存在先天不足,加之缺乏對官員權力的剛性約束,導致社保資金成為饕餮者的盛宴。其實,上海社保腐敗窩案只不過是社保資金管理危機的一次集中爆發。
實事求是地說,社保資金的管理制度并沒有缺位,勞動部和財政部多年前就聯合發文強調,禁止將社保基金拿到市場上2a27ab0207a59e17c5053bf727064ce648030c2ac8201d28409ad64da9a54ad1運作,已經投出去的錢要收回。然而,這種規定并非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當下,有關部門眾口一詞強調隨著社保資金總額的增多,必須實現資金保值增值,其動機不可謂不好。但現有制度上并沒有對如何保值增值進行明確規定,給官員權力尋租制造了空間。于是,手握資金管理大權的腐敗官員就會以“保值增值”為理由,違規擅自借出社保資金用于保值增值,實為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甚至明目張膽隨心所欲支配或侵吞,無異于監守自盜。而社保資金在社保管理部門封閉運作,公眾監督缺位,更使問題藏之冰山,積重難返。即便沒有權錢交易,將社保資金投放市場競爭,實現保值增值,也存在極大的風險。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上海社保腐敗窩案的教訓在于,如何通過制度完善來約束官員的權力,如何構建社保資金征繳、支付、管理和發放的科學運行機制,為社保資金尋找一種安全的保值增值模式,只有釜底抽薪,才能避免社保資金被挪用侵吞。
(作者單位: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