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重點課程,筆者認為,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改革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核心,通過項目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課程改革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的基礎環節,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保證。
一、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背景
我國現代化建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使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得到蓬勃發展。同時,職業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安排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導致職業教育課程由理論型迅速向實用型轉化,并使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實用型的內涵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較大的拓展和延伸。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課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成本會計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職業技能專項課,它的改革始終占據著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成本會計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否,直接關系到向企業輸送的成本會計與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的高低。
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設想
(一)教師應有一個合理的知識框架,以形成合理的能力素質
影響成本會計教學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教師本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又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擔任會計教育的教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要達到這一要求,學術界和實務界必須密切配合,共同搭建校企間緊密合作的平臺,為培養高素質的會計教師創建一個合理的知識框架,以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能力,使其形成合理的能力、素質結構。同時,教師對學生應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想方設法通過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
(二)從知識、能力、素質的角度看當前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育模式和課程體系存在的弊端及應采取的對策
目前,會計專業的教學主要是以課本為基礎,以會計準則為導向,采用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上述方式不能再繼續作為會計教學的主要方式,應該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如研討會、模擬教學、書面作業、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在課程體系方面,要打破傳統的學科教學課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使大多數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基本掌握崗位群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在理論教學方面,應將職業能力作為課程內容組合的基礎,在實訓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仿真及全真模擬教學法,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既培養專業能力又培養關鍵能力;把教學與技術服務、生產經營結合起來,既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又培養就業能力。
(三)構建、整合、優化高職院校會計課程體系的設想
構建、整合會計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是:根據現有教師的知識結構,以培養學生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為目標,研究當前高職院校會計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并從理想構建與現實操作兩個方面來探索如何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合格的會計專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會計課程體系中,可將成本會計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塊進行教學。
三、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成本會計課程改革要與高職教材改革同步進行,現行高職教材沒有從根本上反映出高職教材的特征與要求,教材內容陳舊,不適應知識經濟和現代新技術發展的需要。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成本會計教材采用的是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用教材,它體現了本科教育的以學科為主的教育體系特點,內容全面,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背離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鑒于此,教師根據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對現有教材進行優化整合,將全書的內容分為七個模塊:一是材料費用的核算;二是人工費用的核算;三是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四是制造費用的核算;五是廢品損失的核算;六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七是成本的控制方法。按此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每個模塊都有針對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根據崗位能力的要求來設計的,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達到產品成本核算過程中各崗位所具備的工作能力。
四、項目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分析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理論與實踐并重,以能力培養為主。學生通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方案的制定與選擇、結果的反饋與評價參與教學的全部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課堂討論,將項目中的難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來設計方案,解決該問題。
項目案例1:在授課過程中,將項目中的某玻璃鋼廠造船車間發生的制造費用全部展示給學生,如附表1所示。從該表可以看出,每條船所用膠帶紙為11.04盤。而實際工作中,每條船只有防水線須用膠帶紙,兩盤足矣,在這一點上就體現了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造成了浪費,由此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嚴格控制制造費用的重要性,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能夠注重此環節,嚴把制造費用關。

項目案例2:在教學中,教師將板材車間產品規格不一、復雜多樣使切裁的邊角料尺寸不一的特點及其生產工藝特點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確定板材產品材料定額,從中找出規律,創建板材產品定額成本核算材料折合定額公式。該項目的實施貼近了企業的實際,讓學生具有新鮮感、好奇心和強烈的學習愿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體同學都積極參與進來,獻計獻策,盡管他們創建的公式還不能滿足實際要求,但是這一實踐極大地培養了他們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最后,教師將項目組創建的公式展示給學生:
1.樹脂及輔料的實際單位平米用料量=每次定單實際生產總用量/[(有效寬度+兩邊有膠余量寬度)×有膠長度]
2.其它材料折合單位平米用料重量=單位平米用料重量×實際寬度×實際長度÷[(有效寬度+兩邊有膠余量寬度)×有膠長度]
3.V820、V900、V760生產X米長度產成品率=有效寬度×有效長度/[(有效寬度+兩邊有膠余量寬度)×有膠長度]
4.材料總費用=實際金額/產成品率
同時,教師講解了創建公式的依據和原理,使學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
五、結論
(一)模塊教學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體系,以崗位能力需求為標準,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模塊教學法的實施,打破了成本會計原有的以學科為主的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規律。
(三)項目教學法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
(四)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五)成本會計課程結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其成功效果,必將為其他課程和教學環節做出示范,進而帶動整個會計專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改革,從而引發學院整個高職教育的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