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給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帶來了大幅變革,企業原有的信息系統將面臨著再開發的壓力。本文從會計人員的角度來理解企業會計準則的更替對會計信息系統造成的影響,據以探討信息系統應對新企業會計準則進行再開發策略,包括信息系統再開發原則、再開發所需流程以及適當超前再開發的拓展思路。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在內的新的會計準則,并規定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國內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他企業則鼓勵執行。就其內容來看,此次新舊準則的更替范圍廣,與國際會計慣例在許多重大方面基本趨同。對于企業而言,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由于會計處理不規范導致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無法得到承認,我國企業的反傾銷案處于嚴重劣勢地位。新會計準則體系確保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得到公平的機會,同時也給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企業的信息系統面臨變革。如何使企業信息系統適應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需要并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是許多企業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
一、會計信息系統再開發原則
新企業會計準則與舊準則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在很多重大地方采取了不同的規定,因此,原來的財務會計信息模塊必須進行適當的修改。同時由于財務會計子系統在企業整個信息系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之有數據交換的模塊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調整。一般而言,應對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信息系統再開發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效益最大化原則。無論什么系統,都是為了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也就是對企業必須具有增值的意義,否則就要被淘汰。變更后的會計信息系統也應當具有增值的功能,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和決策支持。對于如何更好地實現增值功能,可以根據新準則體系的要求提出多種方案,對其進行可行性分析,并比較各個方案的優劣,最終選取一個最佳的方案來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系統穩定性原則。一個理想的系統,必須具有封裝性 ,即在外部環境變化時,只需在邏輯結構和編程層次上進行改動就能適應,最好能讓系統使用者感覺不到其變化。雖然我國引入會計信息化的歷史并不長,但是近年來,我國的會計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絕大部分企業都開始采用了通用甚至是企業自己組織開發的會計信息系統。這些系統給會計實務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他們對系統的操作界面、操作方法也都比較熟悉。因此,變動后的會計信息系統必須保持適當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防止系統更替期間出現混亂局面,導致正常的經營業務活動無法進行。
(三)合規性原則。在開發會計信息系統時,必須進行合規性檢驗。如果其無法通過合規性檢驗,只能將所有工作推倒重來。特別是商品化會計軟件,要受到更多的約束。1994年6月30日,財政部發布了《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評審規則》,對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做了具體詳細的要求。除此之外,會計信息化軟件還要執行該行業標準化體系,這些標準包括信息表達形式的標準、中間過渡和終極輸出標準、會計信息分類和傳送的標準、會計信息數據交換的標準、會計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