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教學大綱處在若有若無的狀態。說其有是因為高職院校的教學大綱是本科教學大綱的微縮,說其無是因為微縮的教學大綱仍側重學科理論的系統性、連貫性,不側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需要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筆者主張以教學實施綱要替代原教學大綱,強化高職院校審計課的“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教育宗旨,其內容包括課程教學思路、教學基本策略和各模塊教學實施綱要。
以“能力本位”的《課程能力標準》,確定了教學質量標準與目標,確定了教學督查的依據,那么任課教師應該采用怎樣的教學思路、方法與手段,使學生能較好地實現應知、應會的有效掌握呢?這就必須讓每個課程小組或教研室制定“能力本位”的《課程教學實施綱要》。
一、“能力本位”《課程教學實施綱要》制訂的基本方法與要求
(一)明確組織教學基本思路
1.明確實現本課程能力標準的基本教學思路。主要是根據所教學生已有的基本知識、能力與素質狀況及學生人數,本專業基本教學條件(校內外實訓條件、網絡、多媒體與圖書資料等信息資源)與本課程特點分析,簡要闡述組織教學的基本思路。
2.創新能力培養思路。簡要闡述本課程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ǘ┲贫ɑ窘虒W策略
1.制定學生主體地位構建策略。主要明確本課程應該在哪些內容、在什么環境條件下,采取怎樣的方法與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包括課內外主題發言,分組討論,技能競賽,優秀論文或方案設計選編,優秀作品展示與評選等等)。
2.制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策略。明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如何有效地結合,核心是確定實踐教學實施的時機和創造實踐教學的條件,應充分發揮校園網絡、信息圖書資料的功用、積極創造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與社會實踐活動方式與內容。
3.制定課程內容模塊的能力系統有機構造的策略。明確各部分知識與能力之間如何有機整合,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功效。必要的時候可以串接各相關課程之間的學習內容,訓練知識的綜合與分析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前后能力標準之間有相互關系)。
4.激勵創新策略。創新能力要求是人才培養的最高境界,對高職學生主要是如何提高對技術的創造性應用能力,讓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冒出來,并在班級中起示范帶頭作用。
5.創建職業品質融入專業教學的策略。明確如何構建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的職場氛圍,結合課程教學需要及時引入職業經營管理者與專業技術人員的講學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