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05年教育部(教高司[2005]158號)課題的子課題及廣西區教改課題(桂教高教[2006]194號)研究成果
【摘要】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的加快和該區域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對適應中國-東盟經濟發展需要的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針對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適應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的會計人才開放式培養模式,對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
一、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4-2006年連續3年在中國廣西南寧成功舉辦了中國-東盟博覽會。到2006年末,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呈現區域加快發展的好勢頭。據專家測算,到2010年,中國-東盟貿易區貿易額將從目前的1萬億美元,大幅提升到接近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平,并使中國和東盟的經濟增長率分別提高1個和0.8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隨著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會計行業面臨著融入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軌道,并發揮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推動國際貿易和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一)寬厚的、全新的會計理論和實務技能
為適應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的會計人才的專業素質需不斷更新和提高。不能沿用過去的思維方式設想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會計專業知識,而是要學習和掌握與國際接軌的寬厚、全新的會計理論基礎和嫻熟的會計實務技能。一是必須掌握和熟悉會計的基本原理,包括會計學和會計工作的基本原理;二是掌握和熟練運用會計應用理論,主要包括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財務通則、財務制度、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三是掌握與熟悉會計本質與屬性、會計職能與地位、會計對象與任務等基本原理。特別需要掌握運用會計理論對某一特定時期不同國家(地區)的會計問題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到比較系統的會計知識,才能從較高的視角上把握財會工作的運行規律,提高財務分析能力。
(二)業務精湛,及時進行職業判斷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知識含量越來越高,加大了會計處理的難度和靈活性。新的經濟業務、規定、處理方法不斷出現,會計制度在不斷完善之中;國際市場和區域經濟貿易中的利率、匯率、股票價格以及政治經濟環境的風險在不斷變化等等情況,要求會計人員業務精湛,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在多種方法中快速選擇最佳的會計核算方法,實施有效的管理與核算,降低風險和成本。
(三)開拓創新,實施高效、綜合控制
國際通行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決定了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高目標。企業為提高經濟效益,高度重視對經營活動的控制。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但要會記賬、算賬、報賬,還要能進行成本控制、成本預算、風險控制、業績考核與評價等工作,在國際貿易和區域貿易中,還要能夠進行跨國投資決策與跨國營運資本管理等工作。
(四)知識結構多元化,成為經營理財的行家
隨著跨國經濟貿易形成的國際結算業務增加,在中國-東盟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活動趨于多樣化和高級化,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會計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