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西南科技大學基金項目《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研究》的成果之一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的迅速發展,現行高校會計制度的諸多不足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如會計科目的設置不科學、債權資產核算不完整、收付實現制不能完整準確地反映會計信息等;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采取科學地確定會計科目、完善高校會計報表體系、部分采用權責發生制等措施。
上世紀末產生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是我國高校多年來會計制度建設的基本規范。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資金投入的迅猛增加以及籌資渠道的拓寬和資金使用的多去向,這套規范體系在很多方面已明顯不能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其不足越來越明顯地顯露出來,需要改革和完善。筆者試就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國高校的會計制度作一探討。
一、我國高?,F行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科目的設置不科學
1.未設固定資產折舊科目,不能如實反映高校凈資產。按目前的會計制度規定,高校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報表中的總資產是按固定資產原值匯總的,而企業的總資產一般是按固定資產凈值匯總的。固定資產具有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的特點,決定了高校現存設備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不一致。根據測算,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約占總資產的50%,平均新舊程度為50%,那么,現有資產負債表上的總資產價值就要虛高25%。這就會導致一些消極的結果:管理部門無法從高校的會計報表得到固定資產凈值的真實資料,其它利益相關者也難以得到真實的會計信息。
2.未設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不利于高校財務部門對出售、報廢、損毀資產的管理。由于我國高校會計制度中沒有“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在固定資產出售、報廢或發生損毀時,一般直接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科目,取得的價款或收入直接記入“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這種處理方法不能綜合反映固定資產清理中的收入、支出以及清理后的凈損益,同時還增加了財務管理的難度。
3.未設置“在建工程”科目。高校會計核算系統中沒有“在建工程”科目,實踐中常常是將大量在建工程內容放在基建會計系統中進行核算。在工程未完工而未轉入固定資產之前,這部分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沒有在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而僅在“應收及暫付款”科目中作為與基建的往來款反映,這就混淆了高校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界限。
(二)負債核算不區分長期負債和流動負債
在現行高校會計制度中,負債科目主要有:“借入款項”、“應付票據”、“應付及暫存款”、“應繳財政專戶款”、“應交稅金”和“代管款項”等。這些科目有些是屬于流動負債性質的科目,如應付、應交款項;而“借入款項”和“代管款項”核算的內容既有長期負債,也有流動負債,兩者沒有區分開來核算。目前高校通過銀行融資形成的負債已經相當普遍,且數額也不小,償債已給高校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我國的會計制度卻將全部借款都籠統地記入“借入款項”,不區分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也不區分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這樣的核算結果和信息披露顯然無法滿足高校管理者的需求,也無法滿足債權人的要求。
?。ㄈ﹤鶛噘Y產核算不完整
在收付實現制核算原則下,高校的資產核算與負債相似,內容并不完整。比較明顯的表現在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