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價值創造是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重要功能,因為它既能夠滿足創新性資源配置的組織控制要求,又能夠通過股權連接的資源通道滿足知識交流和創新的需求。
一、引言
內部資本市場的形成是和多元化、多部門的大企業以及企業集團的發展緊密相連的。通過一個“權威”在企業內部按照市場的原則分配資源是內部資本市場的本質特征。威廉姆森因此將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視為是一個信息充分的內部資本市場,集團總部由于信息的優勢而在分配和監管投資方面比外部資本市場做得更好。在發展中國家,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被視為是在外部資本市場缺乏效率的情況下的一種次優的制度安排,其資金籌集能力和資本分配的有效性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內部資本市場的爭議也在于其與外部資本市場的關系:是替代還是互補?波特認為外部資本市場與內部資本市場的資本分配是彼此相連的,兩者共同組成了一個自行強化的國家資金分配體系。筆者認同這一觀點。因為內部資本市場資本分配的戰略標準可以避免純市場機制下的短期化傾向,同時其財務標準又能避免純權威機制中的政治性(即權利、地位和影響戰勝純粹的商業考慮)。也就是說,和外部資本市場重在價值評估不同,內部資本市場更強調價值創造。
二、價值創造的途徑
格蘭特認為價值創造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由于公司處在“有吸引力的行業”中使其獲得的超額收益;另一個是公司在一個行業中由于所取得的競爭優勢地位使其獲得的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兩者又是相關的:企業資源的價值體現在需求、稀缺性和可獲得性三個方面交互作用的結果,即一項資源為顧客所需、不可能為競爭對手所模仿并且其創造的利潤能為企業所有。顯然,創新所導致企業資源的獨有和難以模仿是企業資源具有價值的重要基礎,而合理配置企業有價值的資源才能帶來超額收益。正如Teece(2000)所指出的: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上,競爭優勢只能來自不可交易的資產的所有權及其成功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影響企業資源價值的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企業資源的難以模仿“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程度問題——關鍵在于時間和難度”。也就是說,企業不可能坐享其成,依靠容易延續價值的資源獲取租金,因為許多創新者和模仿者很快就會侵蝕這些資源的價值。企業需要通過“創造新毀滅”不斷去營造新的競爭優勢。
對企業資源與價值創造關系的關注使人們尋求發現哪些影響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結果是導致了核心競爭力、知識性資源(尤其是默認性知識)、動態能力等概念的產生。或者說,人們越來越發現企業資源和績效之間存在因果模糊性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模糊性和企業知識性資源、尤其是默認性知識相關。這種知識的形成有極大地依賴于企業的集體學習能力,是通過“干中學”的長期經驗積累的結果。這種模糊性所形成的模仿障礙也是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保證。
這種變化也引起了資本概念的拓展:資本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性資本,而且拓展到了人力資本、關系資本和結構資本等知識性資本。蔣琰和茅寧(2007)指出,知識型資本與財務資本的耦合作用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企業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