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過程進行了梳理,并對未來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資本結構是企業選擇的結果。深入研究隱含于資本結構選擇背后的內在邏輯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早在上世紀50年代,西方國家就開始了資本結構的理論研究。歷經60年,資本結構理論研究不斷推陳出新,始終保持著其在財務學中的主流地位。
一、傳統的資本結構理論
一般認為,傳統的資本結構理論是指MM理論提出前的認識。對最優資本結構問題的系統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早期的資本結構觀點分為三種:凈收益理論、凈營業收益理論和介于兩者之間的傳統折衷理論。凈收益理論認為,由于負債的資金成本低于股權資本,股權融資的成本保持不變,隨著資本結構中負債水平的上升,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在不斷下降,因此,最優負債水平是100%。凈營業收益理論認為,隨著負債的增加,企業風險在不斷增加,由此導致股權融資的成本在隨之上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