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高盛從次貸危機中獲利美財長被要求做出說明
12月4日,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斯托弗·多德要求曾經擔任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美國財長保爾森,就高盛在次貸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進行說明。
多德在一份聲明中援引《紐約時報》12月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稱,高盛出售次級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并且由于對此類債券價格將下跌早有預期而獲利。鑒于保爾森于1999年至2006年間擔任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多德認為他應當對高盛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予以說明,否則他將可能面臨更為正式的調查。
受次貸危機影響。羨林、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主要券商第三季度均報告虧損,而高盛卻實現盈利。此外,高盛也是美國五大券商中惟一一家股價自年初以來實現上漲的公司。
對于多德的要求,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幫助那些處于困境中的(貸款)購房者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我們所有人應當關注的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經濟發展基調
12月3日至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高層明確表示,防止經濟轉向過熱和明顯通脹將成為2008年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同時政府將投入更多財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根據會議。中國明年的貨幣政策將從目前的“穩中適度從緊”轉向“從緊”,財政政策雖然繼續保持“穩健”。但在調控方向上更加注重“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支出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好字優先。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不斷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中歐量高級別對話開場
11月28日,中歐領導人第十次會晤在北京舉行。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總理索克拉特斯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來華訪問。掌管歐盟對外貿易的曼德爾森、由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率領的匯率特使團分別于23日和26日先期抵京。
自2003年中歐決定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來,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加強,經貿合作飛速發展,各領域對話與務實合作深入開展。中歐關系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是,從2006年底開始,中歐關系的總體氛圍發生悄然變化,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既關鍵又微妙的時期。在中歐貿易不平衡連年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歐盟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所發展。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歐盟也改變原來的低調做法,轉而與美國相呼應,公開要求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
中國律師張月姣當選WTO上訴機構成員
11月27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任命中國律師張月姣為該組織的上訴機構成員,這是中國內地的律師首次在世貿組織中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由七名成員組成,是該組織中負責裁決貿易爭端的最高機構。除張月姣外,來自美國、日本和菲律賓的其他三名資深律師也在當天的會議上被任命為上訴機構新成員。他們將分別接替即將退休的目名現任成員。
此前,由于遭到臺灣的阻撓,該案暫時擱置,造成WTO有史以來首次上訴機構法官任命案未通過。
周正毅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11月30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上海農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周正毅有期徒刑16年。這是對46歲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第二次判決。
上海二中院認定,周正毅犯單位行賄罪、對企業人員行賄罪、行賄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和挪用資金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16年。法院還認定農凱集團犯單位行賄罪、對企業人員行賄罪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數罪并罰判處罰金人民幣335萬元。
2004年6月1日,周正毅曾因犯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和虛報注冊資本罪領刑三年,2006年5月刑滿釋放。2007年1月21日。周正毅因涉嫌上述多項犯罪被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2007年8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2007年10月,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歐盟各國財長未能就統一金融監管達成一致
12月4日。歐盟各成員國財長同意加強各成員國金融監管機構聞的合作,但未能就統一金融監管規則和設立泛歐監管機構的提議達成一致。
根據意大利經濟部長的建議,歐盟應考慮制定一套統一的金融監管規則,從而對從事跨境金融活動的大型金融機構實施更加有效的監管,并通過內部金融市場融合提高抗風險能力。今年夏季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后,歐盟內部要求加強監管合作的呼聲日漸高漲,有成員國甚至建議應設立一個歐盟層面上的金融監管機構,取代目前各成員國監管機構間的協作模式。
但在當天的財長會議上,這些方案遭到了英德等的強烈反對。英國擔心,來自歐盟的過多干預會損害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因為倫敦正是憑借著寬松的監管環境才吸引了眾多的金融機構。德國則擔心本國金融行業會受制于歐盟,因此寧愿維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