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抗訴案件再審開庭審理時的庭審范圍應以抗訴書的內容為中心,結合當事人的申訴意見、被申訴人的不同意見確定,但不能超出原審的訴訟范圍;檢察機關出席法庭的檢察官除宣讀抗訴書外,對抗訴書所確認的事實負有舉證義務;檢察人員出席再審法庭對原審來說是訴后監督的繼續,對再審來說是訴中監督。
關健詞:民事抗訴 開庭審理 庭審范圍 舉證義務 法律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4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原則上這一規定基本解決了民事案件再審程序的適用問題,但是,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畢竟與初審不同,特別是抗訴案件再審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8條的規定,檢察院將派員出席再審法庭,因此,應當賦予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在再審法庭上享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在司法實踐中,民事抗訴案件再審開庭審理時審什么,如何審,以及抗訴機關出席再審法庭如何履行職責等問題,由于法律規定的不明確,法官只能根據自已的認識與理解,創造性地適用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由于不同的法官認識不一,檢法兩家理解不一,導致抗訴案件再審開庭時,不能有效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抗訴機關的監督職責得不到合理的發揮。本文擬就民事抗訴案件再審開庭審理中的幾個問題作以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