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郭某等人駕駛的一輛套牌小轎車發生交通事故,嚴重受損,于是送汽修廠修理。汽修廠對郭某的身份證和車輛信息進行了登記即進行維修。車修好后,需要支付維修費人民幣2萬余元,郭某嫌修理費太貴,拒絕支付,并伙同吳某、羅某密謀不給修理費。后郭某、吳某、羅某等以試車為名將車開走,途中將跟車的汽修廠員工農某趕下車,對其拳打腳踢,并摔爛其手機,然后即駕車逃離,不久又將車的車身顏色噴改,改掛車牌,鑿改發動機號碼,原汽修廠至案發時尚沒有向郭某等人討回修理費。
二、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郭某等人不構成犯罪。郭某等人雖然使用暴力搶回修理廠占有的汽車,但是由于汽車屬于郭某所有,刑法關于搶劫罪保護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汽車修理廠對該車輛的占有并不能對抗郭某的汽車所有權,郭某搶的是自己的汽車,不構成搶劫罪。另外,其對修理廠員工農某毆打行為未致其輕傷以上,損壞的財物也未達數額較大,故郭某等人不夠成犯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郭某等人搶劫了修理廠的債權,構成搶劫罪。郭某等人與被害人修理廠達成修理協議在先,待修理廠將車修好后,修理費就成為雙方之間合法有效的債權,該債權對被害人而言就是財產性利益,在法律意義上與“財物”并無本質差別,對郭某等人而言,通過暴力手段搶走汽車,致使被害人無法向自己主張債權,等于使用非法手段使自己免除了應當負擔的債務,這與直接將他人財物非法據為己有并無不同。
第三種意見認為,郭某等人侵犯了修理廠依法產生的留置權,構成搶劫罪。按照雙方協議,修理廠將汽車修好后,郭某等人即需支付相關修理費用,本案中在修理廠已經完成修理義務,催促郭某等人支付修理費未果的情況下,依法即享有留置該汽車的權利,并產生了留置權。郭某等人未履行債務即將汽車暴力搶回,顯然侵犯了修理廠對該汽車的留置權,構成搶劫罪。
三、評析意見
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郭某等人侵犯了修理廠依法產生的留置權,構成搶劫罪。
(一)搶劫罪犯罪客體不應限于所有權
第一種意見認為郭某等人不構成搶劫罪,主要是依據刑法理論通說,即對搶劫罪等侵犯財產犯罪的客體的界定僅限于公私財物所有權。[1]對此,筆者持不同意見。所有權在民法理論上又稱為自物權,即與他物權相對的的一種學理分類。自物權是指權利人對自己所有的物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權利。他物權是對自物權以外的各種物權的總稱,直接支配他人所有的物并且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排除任何人的非法干涉包括原所有人的非法干涉的權利。從物權特性的角度看,他物權與自物權具備同樣的特性。一是支配性,即權利人對物的直接支配。所謂直接支配,是指物權人對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獨立進行支配,無須得到他人的同意。他物權也具有直接支配的物權特性,比如質押權,質押物由質押權人占有,在債權人不履行相關義務的情況下,可以自行將質押物拍賣抵債,而無需通過所有權人同意。二是對世性,即物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它是指物權人的權利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義務人。還是以質押權為例,在質押權人享有質押權期間,如果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盜竊了質押權人所留置的質物的,侵害了質權人對質物的占有與收益,即符合了盜竊罪的特征。而且,事實上他物權對所有權具有限制作用,故學理上將其稱為定限物權,即他物權人可以優先于財物的所有權人實現權利,從而限制了所有權人權利的行使。他物權不僅具有物權的一般特性,而且依法可以優先于自物權(所有權)得到實現。既然刑法保護自物權,沒有理由不保護具有同樣性質甚至優先于自物權的他物權。
(二)郭某等人并未侵犯修理廠的債權
對是否有必要將債權也納入搶劫罪侵犯的客體范圍,筆者持贊同意見??偟恼f有兩個方面的理由。首先,在我國民法中,債權也是與物權相并列,成為我國財產權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刑法總則第92條規定的“依法歸個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債券和其他財產”,債權顯然也包括在“其他財產”之中。其次,從實踐角度出發,將債權納入搶劫罪侵犯的客體范圍進行刑法上的保護,有現實的必要性。從學理上分,債權屬于請求權,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可以要求他人作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與物權等支配權不同,權利人不能對權利標的直接支配,只能對義務人請求。權利人向權利相對人乃至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權利的實現,必須要有一定的依據,比如民間借貸中的借條,如果該借條被搶走或者毀掉,便意味著其請求權無法實現,債權自然也受到了侵犯,這時刑法就有介入的必要了。司法實踐中,有些地方法院已經這樣做了:2004年12月,20歲的趙枚(化名)認識了南岸五小區的一私人診所的張醫生。之后,趙常向張借錢,至2005年5月,趙共寫了11張欠條,共借款3.6萬余元。同年6月1日晚,趙用麻醉藥將張放倒,然后將欠條搶走并銷毀,后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后,南岸區法院以搶劫罪對趙枚進行定罪量刑。[2]
然而,本案與前述搶劫借條一案有實質的區別,借條作為債權憑證,是主張權利的基本根據,也是債權這種請求權得到實現的根本條件,借條被搶,意味著可以證明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證據滅失,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依據受損,債權受到侵害是不言而喻的,而事實上,郭某等人在將汽車送到修理廠修理時,即填寫了相關單據,留下了能證明其身份的有關材料及聯系方式等,因而搶走汽車并未能使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汽車修理廠的債權請求權也沒有受到損害,該修理合同關系依然存在,修理廠完全可以通過相關單據行使請求權。故郭某等人雖然搶走了汽車,但是能證明雙方存在修理關系的一系列資料卻絲毫未損,也即修理廠的債權請求權實質未受侵犯。
?。ㄈ┕车热饲址感蘩韽S的留置權構成搶劫罪
所謂留置權,即是他物權的一種,指依照擔保法第84條的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留置權必須以法律的規定而產生,非依當事人的合意。我國擔保法明確規定的只有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的債權人享有留置權。以上三種合同的共同特征是客體都是完成一定的工作或履行一定的勞務,并且合同當事人一方依據合同占有對方的財產,而財產被占有一方當事人的義務為交付一定的款項。而當財產被占有一方當事人不能履行交付一定款項的義務時,占有財產一方當事人有權留置對方的財產,從而產生留置權。留置權與作為自物權的所有權相對是他物權的一種,在學理上又稱為定限物權。本案中,修理廠與郭某等人達成協議,依據合同合法占有對方財物,履行了修理車輛的義務,郭某等人依據合同應當給付相應的修理費,修理廠在已經完成修理義務,催促郭某等人支付修理費未果的情況下,即產生了留置權,依法享有留置該汽車的權利,并能夠以該汽車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該種權利在性質上屬于他物權,正如前述,他物權與自物權(所有權)具有同樣的物權屬性,而且由于其是定限物權,即對所有權起著限制作用,因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高于自物權,其優先受償的權利應當得到保障和尊重,即使是所有權人也不能夠隨意侵犯該種法定優先權。故本案中,郭某等人拒付修理費,并使用暴力搶回汽車,其在搶回自己的汽車同時,實質上也搶走了附著在已經修好的汽車上的修理費,該修理費本來修理廠可以通過已經獲得的留置權優先獲得,現在卻被郭某等人暴力搶走,
顯然應該以搶劫罪對郭某等人定罪處罰。
參考文獻:
[1]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891頁。
[2]參見新華網:《搶借條是搶劫還是暴力賴賬?》,載http://www.cq.xinhua.org/news/2006-08/28/content-7888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