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次征求意見的《化妝品標簽標識管理規范》至今遲遲不能出臺,而其中關于“中草藥禁標”的信息,卻已經在行業內引起巨大反響,各種意見紛紜。
“中草藥禁標”的原因,在于“遏制化妝品業內盛行的療效吹噓風,并提醒消費者日化用品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逐步將管理體制“與國際接軌”。由于借鑒了國外一些標準,“藥”字明顯列為被排斥對象,涉“藥”的中草藥三個字也理所當然被禁。于是建議相關廠家可以將“中草藥配方”宣傳用語改為“天然植物配方”。
誠然,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制訂相應的規范來保護消費者的安全與利益,是監管部門的出發點和責任。因為化妝品行業經歷了長期的不規范發展,又因監管薄弱出現過許多問題,很多消費者上過當、受過騙,身心受到過極大傷害。但是,盲目地將治理手段用行政方法“一刀切”,卻是因噎廢食的做法。特別是“中草藥”,作為中國的國粹,理應發揚光大。作為帶給消費者以美麗和希望的化妝品行業,為什么不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呢?

筆者認為,“中草藥禁標”應該慎之又慎,其原因如下:
一、以中草藥為重點,開發出具有特色的民族品牌產品,是本土品牌抗衡外資品牌的有利武器。
縱觀中國化妝品市場,80%的市場份額被國際品牌占據。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雖然不乏異軍突起之輩,但如“小護士”“羽西”“大寶”等眾多國內知名品牌的相繼失陷,讓我們不得不擔心國產品牌的未來。
由于企業管理、技術開發、營銷推廣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本土品牌長期在夾縫中生存。在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如能充分運用“中草藥”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有利武器,將能幫助本土品牌揚長避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并能在保障生存的基礎之上走出國門,成就國際品牌的夢想。上海家化的“六神”與“佰草集”,能夠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如果在本土品牌艱難謀生的時候卻被“自斷其臂”,實在是滑稽之舉。
二、化妝品企業的“吹噓風”,除了行業與企業的問題之外,政府監管部門也負有極大的責任,“一刀切”只能顯示相關部門的無能。
化妝品產品的上市,要經歷籌劃、生產、運輸到零售等諸多環節,雖然相關企業為追求短期利益出現透支行業資源與信用的行為,并使消費者上當受騙、利益受損、身心受害。這其中,相關監管機構無所作為,甚至放任其流,也是行業無序發展的根源之一。但各種傳媒多在指責企業的“引鳩止渴”,卻忘記了監管部門的責任。
規范化妝品行業發展的前提是制定科學系統的法律法規與完美嚴格的管理手段,如果簡單地將“中草藥”一棒子打死,只能顯示相關部門以“消費者安全”為由掩蓋自身的失誤與不愿意承擔責任的態度。
難道中草藥就不能很好地與化妝品產業結合嗎?難道中草藥是行業“吹噓風”的罪魁禍首嗎?“吹噓風”的實質在于無限夸大產品功效,而非中草藥夸大本身的功能。比如某化妝品成分中標有“當歸”,并將其功效夸大,是否意味著“當歸”不能標注呢?

三、中草藥化妝品已經形成一個極具生命力的產業,禁標將使其發展大受影響。
一方面,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中草藥化妝品的概念,并認為其安全性、有效性高于其它化妝品,這就等于有了消費者基礎。
另一方面,據有關部門統計,中草藥化妝品產業市場份額已經超過百億元人民幣,而且還在高速增長。而且,“國外市場對中草藥日化產品需求正日益擴大,日本天然中草藥化妝品已占整個市場50%以上,一些化妝品世界品牌都準備在中國收購或開發中草藥產品項目,投入巨資研究東方中草藥的精髓。”
目前,年銷售超過10億元的“六神”沐浴露,其配方就是以六種中草藥為主,在國內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后正準備進軍海外市場。一旦“中草藥”字樣被禁,它將如何切入新興市場?但“中草藥”字樣設禁,卻正好給國外設置貿易壁壘提供了依據,將我們“自閉”于國門之內。
四、我們需要管理的是相關“中草藥”能否用到化妝品當中,從而列出清單與用量,而非將中草藥禁標。
根據近年的初步統計,中草藥總數約8000種左右,常用中草藥亦有700多種。要將之一一定性并得出是否安全的結論,的確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改為“天然植物”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中草藥禁標”之事影響甚大,相關企業正努力與政府部門溝通,有關專家也在極力探索與討論這一問題。有的企業已經表示出將“中草藥”從化妝品禁標名單中剔除的信心,這是一個有利的局面。但是,如何管理好中草藥化妝品,不是一件單純禁標的事情,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全面解決。
1.從產業高度對中草藥化妝品進行定位
到底什么是中草藥化妝品?它算不算一個產業?
從中草藥化妝品禁標事件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對于中草藥化妝品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導致從產業管理層面缺乏有效的標準與疏導,讓一些投機分子有機可乘。
因此,有關部門、相關企業與行業專家應該聯合起來,對中草藥化妝品進行定性、定位,明確其產品范疇與操作規范。所謂綱舉目張,有了明確的定位,其它工作就好做多了。
2.完善中草藥添加成分及相關標準,提高生產企業準入門檻,從源頭上保障中草藥產業發展的基礎
幾千年來,中國對中草藥的研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在此基礎之上,國家相關部門與行業企業應該加快中草藥與化妝品產業的結合工作,盡快完善限用、禁用與準用的中草藥成分及相關標準,并進行有效的臨床實驗,保障中草藥安全有效地應用到化妝品中。
此外,提高中草藥化妝品生產企業的準入門檻,對相關企業的生產資質進行嚴格界定,保障相關企業有足夠的實力從事中草藥化妝品的研發與生產工作,避免中草藥產品魚目混珠,危害整個產業的發展。
3.加強銷售與宣傳方面的監督與管理,避免某些企業“掛羊頭賣狗肉”
由于行業發展的特殊性,許多化妝品企業以“中草藥”為幌子,在銷售與廣告宣傳時向公眾與消費者傳達虛假信息,騙取消費者信任,從而將一些化學化妝品或其它化妝品以中草藥化妝品的名義兜售給消費者,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因此,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相關中草藥化妝品品牌企業、零售終端與媒體的管理與監控,使那些“掛羊頭賣狗肉”者無處遁身,保護中草藥化妝品企業與消費者。
4.加強科研投入,使中草藥化妝品產業做大做強
好產品,不是企業說出來的,而是消費者使用后得出的口碑。所以,中草藥產品能否為消費者接受,能否成為消費者在選購化妝品時的重點考慮對象,就在于中草藥化妝品是否真正具備或優于其它化妝品的使用效果。
有關部門和有條件的行業企業,應該加強在中草藥化妝品方面的科研投入,使中草藥化妝品產業能夠以產品說話,真正得到消費者的擁護和青睞。
編輯/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