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張萍
撰稿:郭俊
引言
近5年間,網上購物的規模每年以100%以上的超速度迅猛發展,對傳統零售渠道形成一定的沖擊。不可否認,網上購物這種新興的商品流通方式以其便捷、價廉、時尚等特點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網民認可,但由于“網購”的安全保障、管理體系、政策法規等軟硬件建設相對滯后,使得處于茁壯成長期的網上購物正面臨著多方面的發展瓶頸。
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網上購物作為一種全新的購物模式,無疑將發展成為企業營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它畢竟是商品流通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對于日化企業來說,“逃避網購”與“押寶網購”都不是明智之舉。如何正確認識網購,怎樣利用網購為自身的發展服務,將是一切關注這一渠道的業內人士應當思考的首要問題。
回眸:網上購物的“三級跳”
我國日化行業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而化妝品網上購物,則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發展起來的。
1987年-1998年,網上購物的萌芽期
1987年9月20日,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飄洋過海,飛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1991年,美國政府宣布因特網(Internet)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年增長率高達200%,但上網用戶基數較小,直到1998年底,僅為210萬人。

1998年3月,我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標志著網上購物在中國的興起。
1999年-2001年,網上購物的導入期
1999年3月,8848等首批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開始進入專業化階段。因此,人們一般把1999年稱為“網上購物元年”。
2001年底,我國互聯網用戶數增長為3370萬,網上購物的實際交易額僅為6億元人民幣,購物的網民約占互聯網用戶總數的6%左右。
2002年至今,網上購物的井噴期
2002年以后,我國參與網上購物的網民數量不斷攀升。2006年中國互聯網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全國網民已激增至1.2億以上,其中超過3000萬人習慣網購,網購比例高達25%。
2001年-2005年,我國網上購物的市場交易規模成幾何指數快速增長,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138.2%。
2006年,我國網上購物總額已逼近300億元,達到創紀錄的266.5億。網購占全國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從2002年0.04%上升至2006年的0.85%。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統計報告顯示,37.8%的網民在最近一年中有過網上購物的經歷,未來一年中,預計網上購物的比例將達到58%。
盤點:數字背后的營銷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