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衰老護膚品活性成分傳遞系統研發的主要目標仍然是深入挖掘的藥理作用并保證它們發揮最大的功效。已有一定知識的消費者希望印證局部皮膚護理方法是侵入性外科手術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替代療法,而且高活性功能性成分的先進傳遞技術是提供上述保證的重要手段。
工業技術創新
雖然人們無法阻擋歲月的流逝,但是皮膚護理技術的巨大進步淡化了歲月留在人們身上的痕跡。為了滿足消費者延緩皮膚衰老的要求。化妝品制造商在抗衰老護膚品中使用了各種活性成分傳遞系統,并同高效功能性成分供應商一同聯手尋找具有增效作用的適當活性成分的傳遞系統。
因為高效功能性成分的價格通常很高,那么適當的活性成分傳遞系統將會使活性成分緩慢釋放,不會產生浪費,從而發揮更大的功效,但制造總成本較低。傳遞系統與配方之間的配伍相當重要,它們彼此之間良好的配伍性可以幫助活性成分更好地發揮功效。
《個人護理品和化妝品活性成分傳遞技術手冊》一書的編輯Meyer Rosen就曾指出功能性活性成分、傳遞技術以及這項特許技術的應用和市場機遇的重要性。目前,消費者所使用的許多化妝品就應用了大量技術創新的傳遞系統。
Rosen指出:“由于活性成分傳遞技術可以減少價格昂貴的功能性成分用量、保護這些成分不受氧化以及減少由于活性成分的快速釋放引發的皮膚刺激等優勢,它可以大大提高化妝品配方師的技術能力,配制也會更加游刃有余。傳遞技術以及它所包含的活性成分已經應用于許多種個人護理品和化妝品配方中了。人們也一定留意到傳遞系統/活性成分/配方是一個‘新’實體。它必須兼具配伍性和功效性。”
同許多化妝品技術體系一樣,可以根據特殊配方定制專門的活性成分傳遞系統,目的是優化配方的功效性和穩定性。
需求與滿足需求
聰明的消費者已經注意到了活性成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那些提供護理和美學功效的護膚品廣泛流行。
按照Uniqema Personal Care公司護膚品研發經理和首席科學家Johann Wiechers說:“當我們談論逆轉衰老對人體肌膚的影響時,我們有必要在開始這個話題時就應該提到配方與傳遞技術的配伍性。總之,產品的功效是能成功配制抗衰老護膚品的關鍵。現已證明,有大量活性成分使抗衰老的配方產生功效,但是僅有極少數產品會上市,因為配方師沒能找到一種傳遞機制,即將正確的活性成分(并不是非活性代謝物),以合適的濃度、在適當地時間內傳遞到正確地部位并發揮功效。”
如果在經過穩定性和臨床試驗后證明新產品沒有抗衰老功效,一般會棄用這些活性成分。Wiechers稱,配方中的乳液系統和潤膚劑對活性成分發揮功效影響巨大。Uniqema公司提出了相對極性指數(Relative Polarity Index ,RPI)的概念,用來幫助優化配方。Wiechers稱根據特殊的活性成分定制合適的潤膚系統是一種新的途徑,它可以使活性成分發揮更大的功效。提高活性成分傳遞系統的效率對于個人護理品工業來說意義深遠,如果新產品功效遠遠高于傳統產品,那么市場銷售人員就會很容易將它們區分開。Wiechers指出:“倘若傳遞系統效率提高了,那么就可以使用更少的高價活性成分配制新產品。其功效不會降低,總成本下降了,開辟了更多的新市場。此外,有必要重新審視原先認為在護膚品配方中屬于“無法傳遞”的活性成分能否用新的傳遞技術重獲新生?”在活性成分是小分子且具有親水特性的情況下,該公司提供了一種目前已經在粉刺配方中使用的輔料,它可能用于抗衰老護膚品中傳遞抗氧化劑。
實驗新技術

Arch Personal Care公司已經開發了一種尚未授予專利權的方法,即將敏感的或不穩定的生物活性護膚成分包囊進一種經過化學修飾的多聚葡萄糖基質內。該公司研究與市場開發部經理Vince Gruber博士指出:“這種包囊方法可以保護那些水溶性和脂溶性等敏感性成分在制備干粉過程中不被過熱而被破壞。這種經過修飾的多聚葡萄糖將生物活性成分包裹進一種螺旋形的籠內,它的作用就像一個彈簧,將活性成分納入籠內直至釋放進皮膚。”
如Gruber闡釋的機理,包囊多聚葡萄糖還能通過強烈的氫鍵作用鎖住水分,從而使無水護膚品具有更強的潤濕效果。皮膚上的天然水分分解變性的多聚葡萄糖,就像一種隨時間緩慢釋放的裝置一樣將活性成分傳遞到皮膚。食品級的多聚葡萄糖在唇部護理品中用做包囊劑的效果特別好,因為它被口腔中的酶部分消化,進一步提高了活性物的釋放效果。在多聚葡萄糖完成其時間緩釋的作用后,這種功能性囊材繼續給皮膚補充水分,提供更多潤濕作用,改善了皮膚的質感和膚感。
Salvona Technologies Inc.公司提供多種傳遞技術,將活性成分傳遞到皮膚和毛發并緩慢釋放。據說這些技術提高了活性成分的穩定性和功效,減少了皮膚刺激,還能將它們加入傳統的護膚品配方中。其中有一項技術,可生物降解固體和憎水性納米球以水分散體的形式能將許多活性成分傳遞到皮膚、毛發和發囊,增強了功效并延長了釋放時間。由于具有的親脂性以及微小顆粒,于是能將活性成分以受控的方式傳遞到皮膚更深層,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和功效性。“負載有活性成分的納米球可附著在皮膚、頭皮和頭發上,緩慢釋放出活性成分,時間長達6小時以上。”該公司執行副總裁Sam Shefer指出,“功能性成分緩慢釋放能使細胞在自然生理過程中引入活性成分,不會引發皮膚刺激反應。因為它們由天然可生物降解材料組成,因此是一種安全的功能性成分傳遞系統。”

Salvona公司提供的另外一項技術是多組分活性成分的控釋技術。Shefer補充說:“多組分納米技術能夠傳遞那些在一般條件下無法混合均勻的多種組分,且以連續的方式釋放,從而開辟了一種多組分活性成分產品開發領域。”
在談及將活性成分傳遞到皮膚各層時,TRI-K Industries 公司新技術部經理Art Georgalas以一種從澳大利亞傳統藥用植物研發的濃縮藥草活性物為例說明了多組分、多功能的復合活性混合物。這種混合物“作用于皮膚的不同層。在皮膚表面,它改變了皮膚上可見微小瑕疵,使得皮膚表面光滑,兼具成膜性。在皮膚更深層,它激活皮膚的代謝系統,并刺激真皮內的成纖維細胞,促使皮膚結構豐滿,并減少皺紋。”
Geirgalas說:“經過潤濕的皮膚才能傳遞活性成分,并能提高親脂性活性成分的透皮率。經過細胞培養試驗證實,刺激真皮內的成纖維細胞能復制并產生更高數量的1型膠原。”
Geirgalas提到了新型納米粒分散體可用于脂溶性活性成分控制釋放。“視黃醇、VA醇(具有緊致肌膚和皮膚回春活性)以及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育酚、VE或輔酶Q-10等成分可以高濃度加入各種固體脂質中,在各種護膚霜或護膚液中以水溶性納米粒分散體的形式存在并發揮功效。”納米粒的表面積非常高,與皮膚有天然的親和性并能在皮膚上形成彼此相連的納米粒層,所有這些將使活性物以控釋方式傳遞進皮膚,并具有很高的皮膚滲透率。
使用活性成分傳遞技術的新產品上市情況
I SClinical公司上市了VC系列化妝品,內含經過穩定化處理的L-抗壞血酸作為主要成分,主要用于抗皮膚衰老,保護皮膚并治療色素沉著皮膚病等。將活性成分傳遞到細胞是這種新產品的關鍵技術。“對于任何有效成分,它必須要達到產生作用的靶位,無論這些靶位是細胞的DNA、膠原生成機制還是細胞膜脂質層等。”該公司臨床部經理Charlene DeHaven說,“如果局部應用時,化妝品成分首先進入角質層,考慮到皮膚防止任何外來物質進入的自然機制,這種技術的實際應用要比理論難得的多。”化妝品成分滲透進皮膚后必須穿過皮膚的各層或細胞結構抵達其作用靶位。到達作用靶位后,它仍然還要保持其活性,在透皮過程中不得發生任何變化。
活性成分傳遞技術的創新能使曾經被人們棄用的那些活性成分重獲新生。此外,還能降低售價昂貴的活性成分使用量,但功效大大提高了,從而開辟了低價護膚品的新市場。
提前預防皮膚衰老與消除皺紋

預計未來的幾年內,抗衰老護膚品市場會快速健康增長。毫無疑問,消費者感興趣的依然是減少皮膚衰老痕跡的任何護膚品。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大眾市場和高級護膚品市場中各種產品紛紛添加了高科技活性成分。
肽類活性成分
曾幾何時,肽類成分一直是抗衰老護膚品的主角。技術創新使人們對肽類成分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正如GCI專欄作家Steve Herman最近指出的:“人體主要由水和蛋白質組成,蛋白質是各種氨基酸的聚合物,肽類則是短鏈蛋白質。因為膠原是一種蛋白質,它分解產生的碎片能引發一種修復機制。先進的皮膚護理品的目標不僅預防膠原分解還要刺激合成更多的膠原。”較小的肽類成分由于能滲透進皮膚并產生實際功效,取代了護膚品中的其它類蛋白質。
Boots公司化學家Helen Tarver是No.7品牌的研發經理,她證實了該公司正在對肽類成分進行研究,并且還將加大研發力度。“我們一直對肽類技術十分感興趣,而且許多產品中主要成分就是肽類。我們現在研究掌握肽類成分與其它活性成分的獨到配伍技術并申請了許多相關專利,重點在于皮膚美白技術。”
供應商預測,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肽類成分將在不遠的將來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一定時間內受到市場高度關注。Centerchem公司的CEO Jon Packer指出:“各種肽類成分賦予護膚成分不同的生物專一性,于是,分別具有不同的特殊護膚機制,并以全新的方式用于解決傳統的皮膚護理問題。針對不同目的如眼袋和黑眼圈等使用不同的肽類。”肽類用于解決皺紋問題,如減輕局部皺紋等。
Packer展望生物技術和生物發酵是發現新原料的重要來源,他同時指出目前市場供應的各種護理成分均是通過受控條件下生長的微藻制得的,加速細胞代謝和減輕皺紋是這些新產品的功效之一。
同時,Tarver和她的研發小組并沒有將研究僅停留在解決皺紋問題上,她們還研究解決衰老皮膚的各種辦法。她自稱這并非該公司唯一的課題,“我認為行業內要圍繞膠原的合成做大量的工作,健康的膠原是健康肌膚的基礎。”
市場繁榮并非市場泡沫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市場繁榮歸于失敗,商界從中得到了痛苦的教訓,戲劇般的結果引發的麻煩至今仍讓人難以忘懷。行業不同境況迥異,化妝品業彌漫著樂觀主義,許多人認為抗衰老護膚品依然會繁榮一段時期。Packer指出:“用我們大家過去幾年里經歷的快速增長現象預測抗衰老護膚品仍將可持續增長是不現實的。但是,我深信人們普遍認可抗衰老護膚品具有較大業務基礎。”
新制造商數量增多以及新增銷售渠道無疑對抗衰老護膚品的銷售造成了沖擊。通過有線電視銷售的抗衰老護膚品已經成功地推出幾款新品。Jon Packer認為許多連鎖藥店正通過多種渠道爭奪市場,他們紛紛推出了自己品牌產品,大大豐富了產品種類,皮膚護理和抗衰老護膚品仍是主打產品。
未來會消除皺紋嗎?
在短時期內,抗衰老活性成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Packer指出不斷有新的抗皮膚衰老護膚品標簽宣稱出現,他舉例說,某些新品宣稱可以顯著改善皺紋的減少程度。他還觀察到,可以作用于特定細胞受體或直接作用于細胞靶位激活蛋白質或是蛋白質失活的抗衰老成分取得了進展。直接作用于皮膚的天然通道提高透皮率的各種成分非常有發展前景。它們也會護理敏感皮膚并改善整體皮膚質感和膚感。
著眼未來,Packer認為抗衰老成分尚有更大的發展潛質。他預測能更好地控油、控制色素沉著(使皮膚更黑或變白)、實現從真正意義上的時鐘倒轉,使肌膚更光滑、更緊致、質感更好、肌膚變得更年輕,針對特定功效活性成分的靶向專一性更強、透皮率提高以及緩釋作用更強等等。Packer指出:“我們永遠不會輕視開發具有更好美容功效的護膚品,無論是化妝品外觀還是使用后的肌膚效果,使用這些化妝品后會立竿見影、物超所值。”
傾聽消費者的心聲
大家都知道消費者購買并使用抗衰老護膚品,但是我們真正了解她們對所買到這些護膚品的看法嗎?一些消費者認為抗衰老護膚品是騙人的東西,它們不過是假托科學名詞的成分和產品名稱而已,屬于偽科學。Helen Tarver對此種思潮深表擔憂,并認為如果對這種思潮坐視不理的話,“將帶動一部分消費人群不再相信抗衰老護膚功效了。”而其它的消費者總是期待下一個抗衰老活性成分的問世。“我個人認為,消費者對“合成成分”、“科學性”分子和天然提取物的偏愛呈兩極分化之勢愈演愈烈。”
各種天然成分無疑仍將繼續發展。Packer認為具有更高活性、標準化程度更高以及前述的利用生物技術和發酵生產的天然成分將會進一步發展。
Packer認為誠實至關重要,他研發的No.7品牌抗衰老護膚品迎合了化妝品應具有低變應原的、未經動物實驗且不含動物衍生產物的社會風潮。她指出:“我認為我們的消費者告訴我們,她們需要的是真實品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