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省國資委以晉國資發〔2007〕1號文印發了《山西省省屬企業總會計師工作職責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在新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下,完善省屬企業治理結構的一項重大舉措。《辦法》的出臺,不僅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企業總會計師制度,加強對國有企業總會計師的任免管理、獎懲管理及其薪酬管理,而且對于促進國有企業的總會計師更好地履行出資人的受托責任,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是探索“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出資人監督體系,深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辦法》的出臺背景及現實意義
總會計師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是“沒有位”,部分企業沒有按《會計法》和《總會計師條例》設置總會計師;二是“不到位”,有的企業只設副總會計師或者沒有進入企業最高決策層;三是“放錯位”,在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不是把總會計師置于最高決策層,而是置于經理執行層;四是“排末位”,多數企業的總會計師在經理層中排在靠后位置,總會計師職責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一定程度上總會計師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加強省屬企業總會計師工作職責管理是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財務監督職責,實現“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基本工作手段,也是強化省屬企業財務監督,確保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的重要保障。無論從國外經驗還是國內實踐來看,加強總會計師工作職責管理,對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健全和完善總會計師制度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總會計師作為企業財務工作的負責人,是財務會計法規的貫徹執行者,是企業會計核算的管理者,也是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者,對于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目前的總會計師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完善總會計師管理制度,提高總會計師在企業領導班子中的地位,同時在人事管理上加強對總會計師的監督和約束,有利于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健全和完善總會計師制度是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客觀需要。企業財務管理是經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以及正確處理各方利益關系不可逾越的重要環節。通過建立總會計師制度,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監督,維護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是一個客觀而又理性的選擇。
(三)健全和完善總會計師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環節。現代企業區別于傳統企業的根本點在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