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冷,人們喜歡睡前用熱水泡泡腳,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但泡腳除了注意水溫適宜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于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另外,由于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第二,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后再洗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網摘)
編輯 / 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