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念當中,老年人退休后應該在家里逗逗小孫子,外出遛彎,享受天倫之樂。可現如今,退而不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紛紛踏上了各式各樣的再就業之路——
許多剛退休者因不再上班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失落感、空虛感、孤獨感、憂慮感都會伴隨而來。這種心態對于人的身體會產生消極作用,使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引發各種疾病。其實退休后的老年人,如果有一定的技能,而且身體條件允許,自己又有強烈的愿望,完全可以踏上一條再就業之路,讓“老而能為”的老同志“老有所為”。
最勝任的再就業之路
——從事與原職業有關的工作
由于老年人適應新工作的速度較慢,因此對于再就業的老同志,被原單位返聘或從事一些與自己原來職業相關的工作是最適宜的。
適宜人員如大學教授、高級醫師、高級工程師、高級資深記者或編輯、技術工人、教師。
特點分析這些人都有一技之長,專業技能保證了他們在退休后,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余熱”并且輕松勝任。這不僅可維持較好的收入水平,還可以保證生活質量。
注意事項雖然是自己熟悉的專業,但仍需認真對待,以免發生失誤;如果是到了新工作環境,需努力盡快適應。
最有成就感的再就業之路
——自己做老板
退休后創辦公司來實現自己的愿望,絕對是最有魄力的做法,如能完成或達到目標,就成了最有成就感的再就業之路。
適宜人員以前曾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業供職,而且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特點分析常理認為,人老了,創造性也就下降了。不過,技術創新不僅要憑真才實學,還要能夠坐得住,善于思考研究,這正好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老年創業者的強項。
注意事項創辦公司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若以前很少接觸,會面臨許多困難。
最美好的再就業之路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每個人的夢想,而由于各種原因這個夢想常常難以實現。因此,退休后重新找回自己的夢想確實是最美好的事情。
適宜人員所有身體健康的退休人員。
特點分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總會讓人充滿動力,并且能為此信心百倍地工作。
注意事項自己喜歡的事也許并不一定都適合退休后再接著干,所以走這條路前應慎重考慮,周密安排。
最有奉獻精神的再就業之路
——社會上的義務工作
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不愿意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情愿為社區或社會做一些義務工作。他們不計任何報酬,圖的是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
特點分析退休后主動參加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包括義務勞動)是一種最有奉獻精神的再就業之路,不僅為退休后單調的生活增加了樂趣,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了貢獻。同時通過社會勞動,還可以提高技能,認識朋友,使生活更有滋有味。
注意事項參加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需量力而行。
再就業要量力而行
再就業不適合所有人通過再就業來發揮余熱只是退休后的一種選擇,適合于少數早退者、身體健康者、身懷特長者、高學歷者或為生活所迫者。
休息很重要再就業后應注意勞逸結合,不能使自己太勞累。
安全因素應考慮人到老年,各項生理功能逐漸退化,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降低。若老年人再就業時,從事的是以前從沒做過的工作,由于適應能力不強,缺乏工作經驗,就會存在安全隱患。
據《家庭健康報》
編輯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