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干物女”、“干物男”嗎?如果你至今都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那么你真的是老土了!這組來自日本的新鮮稱謂幾乎已經占據了2007年各大網絡論壇潮流詞典排行榜的寶座。
所謂“干物”,原本是日語中的一種說法,即是指例如“香菇”、“木耳”一類的干物,平時看起來總是干巴巴的。而“干物女”、“干物男”則是在形容當下都市中的一群生活得有如干物一般死氣沉沉的人。那么究竟“干物生活”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在專家眼中,它又算不算是一種病態呢?
干物狀態一:胡以珊,女,今年25歲,本科畢業后找到了一份強度很大的工作,除去不得不去工作的時間外,她不愿意離開家里一步,最大的喜好是蜷在沙發上看美劇和日劇,口頭禪是“太麻煩了,還是算了吧”。只要不是場合的硬性要求,她從來都是穿著牛仔褲和T恤出門,到了家立刻換上睡衣,能叫外賣,就絕不自己做飯。單身,自覺跟異性總是相處不來。
干物狀態二:陳泰,男,今年32歲,有一份固定工作,養活自己綽綽有余。但唯獨對結婚養家不感興趣,呈現逃避狀態,覺得女人很啰唆。工作之余除了看電視和軍事雜志,就是與朋友喝上一杯,除此之外別無他求,且對于現狀十分滿意,晉升買房之類的事情感覺太累,只想維持現狀,逍遙一輩子。
干物狀態三:黃錦,女,29歲,自由職業者,同時給好幾家雜志寫專欄,工作量驚人。平時保持家和樓下飯店的兩點一線,24小時有22小時以上待在家里,喜歡做的事情是不停地刷新自己喜歡的論壇和網頁,看各種明星八卦和奇聞逸事。因為不用出門所以也從來不去打理頭發,更省下了置辦流行服飾的大把銀兩。
“干物女”多于“干物男”
緣于緊張情緒的承受差異
“干物男”、“干物女”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呢?簡而言之,他們就是像香菇、木耳等干物一樣干巴巴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放棄戀愛,追求盡可能的安逸,到了放假就在家里睡覺,很少參加聚會,更不喜歡運動,最喜歡的活動就是躺在家里看書看電視,生活幾乎呈現一種停滯狀態。
在最近的一個與“干物狀態”有關的網絡調查中,結果表明“干物狀態”下的年輕女性人數要遠超過年輕男性,并且已經日漸形成一個潛在數量巨大的人群。一般來講,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工作不是特別緊張,就是特別悠閑,內心對自己要求不高,沒有企圖心,怕麻煩,對人際關系玩不轉,在與異性交往的經驗上明顯不足。
北京陽光華仁心理服務中心的心理咨詢師周麟告訴記者,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女性比男性更加不能承受緊張情緒。一項針對30個國家超過3萬人次的調查問卷顯示,女性更容易抱怨她們的情緒壓力,與男性相比,她們被周遭人或事困擾的時間明顯要長。
“干物狀態”是本我欲望的畸形表達
周麟指出,人際關系是構成一個人正常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人們需要與各種不同的人交往來認識自我。“干物男女”的情況,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不重視人際交往,不愿意迎合周圍的人的生活態度,對集體活動缺乏興趣,而對于戀愛和婚姻這種更深層次的人際互動更是敬謝不敏。
對于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周麟表示,這其實是一種本我欲望的畸形表達。每個人都本能地希望在毫無壓力毫無束縛的狀態下快樂生活,但是現實的生存規則將這種本能圈禁在死板的條條框框中加以制約。因此,一些人迫于回避壓力,張揚本我,而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生活狀態的怪圈。
據《心理醫生》
編輯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