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講“病從口入”。我們每天都用手做很多事情,人的一只手上黏附有40多萬個細菌。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這樣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相當多的人在洗手時陷入了誤區(qū)。有人曾對大家的洗手方式作了一項調(diào)查(調(diào)查中收集有效投票1924張),結(jié)果顯示:有70%的人洗手姿勢是錯誤的。
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78%的人是有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的,19%的人對于洗手的態(tài)度很隨意,想起來才會洗,而只有2%的人是根本沒有洗手習慣的。從這一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認識到,洗手并不是小事,它關系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在預防疾病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雖然很多人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是用怎樣的方式洗手才是正確的呢?
對于水流的選擇,93%的人選擇流動的水來洗手,6%的人選擇用盆盛水洗手。用流動的水洗手有助于更好地保證手部的清潔,防止“二次污染”。很多人為了更好地清潔手部,常常會用洗手液、香皂等洗滌用品,43%的人在洗手時一直都在使用洗手液或者香皂,51%的人偶爾會用,然而,有關專家告誡: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洗手液質(zhì)量良莠不齊,消費者在選購洗手液時,一定要看清楚是否具有除菌標志。
對于洗手的姿勢,20%的人士將兩手端平在水龍頭下直沖,30%的人將手指尖向下,雙手下垂,讓水順手指沖下,49%的人洗手的姿勢是手朝上,反復搓洗。其實正確的洗手方法應該是將手指尖向下,雙手下垂,讓水順手指沖下,只有三成的人使用了正確的方法洗手,之所以用這樣的姿勢來洗手,主要因為下垂的手臂能讓水流順勢流下,讓污垢隨著水流沖走,而又不會弄到手臂上。
對于洗手的時間,一半以上的人在30秒以內(nèi),39%的人在30秒至1分鐘,可見大家對洗手的時間控制把握得不是很好。專家建議,洗手的時間最好能控制在30秒鐘以上,在這個時間底線以上,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清潔效果。
對于洗手的頻率,六成以上的人每天洗手在4次以上,而43%的人選擇了用毛巾將手擦干,37%的人選擇了自然風干,18%的人選擇了用紙巾,在參加投票的1924人中,僅有15人是用烘手機將手弄干。專家提醒,每次洗完手后,注意要用清潔的干毛巾或紙巾擦干,有不少人用的擦手的毛巾多是長時間掛在衛(wèi)生間里陰干的,這樣的毛巾擦手極易造成“二次污染”,使洗手前功盡棄。另外,洗完手最好不要烘干,因為表面水的快速揮發(fā)會導致皮膚部分失水,造成皮膚發(fā)干,變得粗糙。
據(jù)《當代健康報》
編輯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