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美國心臟學會和美國運動醫學院聯合發布了“新健身指南”,指出18~65歲成年人和65歲以上老人,每周至少做兩次8~10種不同的力量練習。
“新指南”指出,成年人應該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訓練,尤其是使用大肌肉群,比如胳膊、腿部、胸部等部位的肌肉,一周兩次或三次做8~10種不同的力量練習,包括舉重、爬樓梯等類似的對抗性練習。
很多人知道肌肉鍛煉能增加年輕人的骨密度,減緩中年人的骨質流失,對提高生活質量很有幫助。但是,北京體育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趙紀生卻說,肌肉鍛煉的好處不止于此。他分析說:“美國心臟學會參與制定了這個指南,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重視了肌肉的‘唧(ji音計)筒’作用。”
“唧筒”原是一種簡易的往復式活塞泵。所謂的肌肉的“唧筒”作用就是通過肌肉節律性收縮,像“唧筒”一樣壓縮靜脈血管,使血液不斷地由靜脈回流至心臟。肌肉越發達血液循環就越快,從而提高新陳代謝率,預防心血管等疾病。
經常站立的人比如售貨員,容易患靜脈曲張。如果經常做肌肉鍛煉就能預防和治療早期的靜脈曲張。
即使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新指南”仍特別呼吁他們考慮舉重練習以加強肌肉力量,每周2~3次、8~10種不同的力量練習,比如舉重訓練等。同時還要進行每周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的身體柔韌性和平衡練習。
老年人進行肌肉練習,可以扶墻或徒手做深蹲然后緩緩起立,身體好者可以舉啞鈴或兩瓶礦泉水做輕緩的類似舉重動作的練習,這樣可以鍛煉腿部大肌肉群。也可以坐著雙手舉啞鈴或兩瓶礦泉水以鍛煉上肢大肌肉群。肌肉鍛煉可以隔一天或兩天做一次,但是要堅持。
對于有氧運動,“新指南”也指出,所有的健康的成年人應該參加每周5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者每周3次,每次至少2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也可以中等強度和高強度結合起來,比如,一周進行兩次30分鐘的快走,然后其余兩天進行20分鐘的慢跑。
編輯 / 趙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