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良反應不僅指藥物的副作用,還包括藥物的毒性、特異性反應、過敏反應、依賴性、成癮性、繼發性反應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等作用。許多藥物即使檢驗合格,在應用過程中也會發生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從服藥的時間上劃分有以下幾種:
1.數秒鐘或數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固定性藥疹、蕁麻疹、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多發生在用藥數秒鐘至數小時內。
2.用藥后半小時至2小時發生的反應: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多在用藥后半小時左右,或在2小時內發生,如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3.用藥1~2周發生的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反應中血清病樣反應一般在用藥后1~2周發生,血清病樣反應多在首次用藥后10天左右發生。如大皰性表皮松懈萎縮性藥疹、剝脫性皮炎型藥疹、多形性紅斑等;洋地黃不良反應、利尿劑致水腫等也多在用藥過程中的1~2周出現。
4.停藥后短時間發生的不良反應:如長期應用心得安、可樂定降血壓,停藥后可出現反跳性高血壓。連續使用抗凝劑突然停藥后,可出現反跳性高凝狀態伴血栓形成等。
5.停藥后較長時間引起的反應:如保泰松、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在停藥后較長一段時間才發生。藥物的致胎兒畸形作用發生時間則可晚一些。
任何藥物都有兩重性,即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人們在選擇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時,要在醫師指導下或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合理用藥,在出現不適時,應首先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
據《健康咨詢報》
編輯 / 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