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爬上18樓
2007年3月6日下午,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駐地的北京二十一世紀飯店,政協(xié)醫(yī)衛(wèi)組分組討論一結(jié)束,鐘南山院士就大步走出會議室,謝絕有人給他讓開的電梯口,一轉(zhuǎn)身,鉆進了步行的樓梯。
記者跟上鐘南山院士,提出采訪要求,他很痛快地說“那好吧”,抬腿往樓上走,記者趕忙跟著他一起往上爬。
這時,記者才想起來,鐘南山院士的房間在18層。我們要從會議室所在的3樓爬到他房間所在的18樓,鐘院士行嗎?
記者心里開始犯嘀咕,雖然早就知道他是運動員出身,而且還曾打破過全國田徑比賽紀錄,但這么大歲數(shù)的人能爬上18層樓嗎?
但很快,從第7層開始,記者的爬樓速度被鐘院士落下了。
一路上,他在前,記者在后。他走得精神抖擻,記者跟得大汗淋漓,腿腳發(fā)麻,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的,終于上了18層樓。
“你沒事吧?”等記者進了鐘院士的房間,他一邊說一邊打量記者。
記者大口喘著氣,根本直不起腰,而鐘院士則大氣不喘,根本不像剛爬過樓的樣子,坐在一張椅子上,氣定神閑,面帶微笑地說:“現(xiàn)在我開始接受你的‘考試’!”
每天下午都跑步
“鐘院士,平時您經(jīng)常做爬樓鍛煉嗎?”記者的采訪就從爬樓梯開始了。
“不?!彼幕卮鹆钣浾呤煮@訝。
不爬樓鍛煉怎么就能輕輕松松地爬上18層樓?
確實,作為醫(yī)學專家,鐘南山院士很注意健身,但鍛煉的內(nèi)容里沒有爬樓項目,而是每天跑步。“但我從來不晨跑,因為人體的規(guī)律,早晨跑步對身體不好。早晨人內(nèi)臟功能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如果進行鍛煉特別是劇烈的活動,心腦血管會適應不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在早晨跑步會發(fā)生猝死?!?br/> 鐘南山院士跑步一般選擇在下午,是在下班以后晚飯以前的時間?!拔抑挥性谶@個時候有空,再也找不出時間了。”如果時間寬裕,鐘院士會來到離家近的公園里跑跑步,如果時間緊,那也一定要在家里的跑步機上出出汗。
爬樓梯,一度被認為是鍛煉心肺功能最經(jīng)濟的方式。但很多醫(yī)學專家也說,爬樓梯會導致人的膝關(guān)節(jié)損傷,不建議年齡大的人進行登高鍛煉。鐘院士已經(jīng)70歲的高齡,還能如此輕松地爬上18樓,這爬樓梯鍛煉到底該怎么認識呢?
“老人不宜爬樓梯鍛煉,這樣說一般是對的,但也不要一概而論,因為75歲還能跑馬拉松的人也有?!?br/> 鐘南山院士認為,對于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人來說,無論選擇何種鍛煉,都要符合自己的身體條件。
人在年輕時應進行負荷性的鍛煉,要多參加競技類的鍛煉。到了中年則需要進行體質(zhì)的鍛煉,通過各種強度高的鍛煉提高身體的耐力、力量、柔韌性和速度,比如跑步、拉力等。
鐘南山院士說:“耐力訓練的主要是心肺功能,力量訓練的主要是肌肉功能,柔韌性是各個器官的協(xié)調(diào)性,速度是反應性。這不是有時間打打球、星期天爬爬山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有規(guī)律的鍛煉才能夠達到?!?br/> 到了50歲以后,這時身體的各種功能下降了,就需要功能的鍛煉,鍛煉的目的就不是增強體質(zhì)了,而是保持較好的身體機能。人年齡大了不做登高運動是對的。但是假如一個人從年輕到老都鍛煉,這是他原有的習慣,他需要始終有這樣一個狀態(tài),那么就需要按照他個人的規(guī)律來進行。
臥室墻上裝單杠
如果有人告訴你,70歲的鐘南山院士,每天還進行肌肉鍛煉,你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這確是事實。
70歲的鐘院士,每天除了堅持跑步,擴胸器和啞鈴也是他經(jīng)常鍛煉的器械。為了加強肌肉訓練,鐘南山院士在臥室的墻壁上安了一個單杠,平時做做引體向上。鐘院士說:“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感覺像是中年,還沒有到功能減退的時候,還需要體質(zhì)鍛煉。”
鐘南山院士力氣很大,這就是肌肉的功勞,而單杠、啞鈴等拉力訓練,是鍛煉肌肉的最好方法。
人體肌肉得不到鍛煉,新陳代謝就會減弱,內(nèi)臟和中樞神經(jīng)都會受影響,所以肌肉是力量的儲存庫。
傳統(tǒng)醫(yī)學的說法是“久坐傷肉”,就是說,長時間坐的人,會損傷肌肉的力量。所以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的上班族,最應該進行肌肉的鍛煉,肌肉的能量充分,才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相反,肌肉力量不足甚至萎縮的時候,也就是各種慢性疾病容易侵襲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社會活動,這些事情的完成,如果沒有肌肉的力量作保證,就容易疲憊不堪。肌肉是年輕和健美的象征,肌肉的力量不足,只能加速人衰老的進程。
在記者采訪鐘南山院士時,不斷有文件和材料送進來,不斷有各種電話,更有絡繹不絕等候在門外的拜訪者。繁重的工作,一旦超出身體的負荷,健康就會受損,所以用他的話說,人必須鍛煉。他深有體會的是:“用輪換的方式,體能和腦力交替運動,這樣會保持腦子清醒、敏銳?!?br/> 他工作了幾十年,也鍛煉了幾十年:“身體的鍛煉,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不然的話,我這樣的年齡,每天怎么能完成那么多的工作?”
想長壽不能學烏龜,“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鍛煉的好處,但因為工作太忙……”沒等記者說完,鐘南山院士打斷記者的話:“人為什么總要吃飯和睡覺,因為不得不如此,否則身體就會支撐不下去。而鍛煉也是一樣。就像一天不刷牙就覺得不衛(wèi)生一樣,一天不鍛煉也會不健康?!?br/> 記者問鐘院士,他的鍛煉是出于自我督促,還是自然的動力?他回答:“當然是后者,否則就難以達到持之以恒?!?br/> 也有人說,烏龜不動,卻也長壽,為什么非得受累鍛煉不可?
鐘南山院士說,在基本不動的情況下,代謝就會很慢,這是烏龜?shù)纳?,但是人是不好和烏龜相比較的。人是社會的人,怎么可能不動?如果像烏龜一樣一動不動,人生還有什么價值?
鐘南山院士曾經(jīng)在很多場合,都是現(xiàn)身說法,告訴大家養(yǎng)生的辦法。一定要擺正工作和健康的關(guān)系。鐘南山院士打開電腦,給記者做了一個精彩的演示:“健康是玻璃球”——一只晶瑩璀璨空心的玻璃球,向下墜落,跌在地上就摔得粉碎,讓記者看到美麗不復存在。然后,另一只是皮球,被比喻為工作,是可以來回彈動,可延緩的,而且是永遠存在,彈得回,也可以被推得開。
鐘南山院士認為,從全國來看,北京的上班族亞健康狀態(tài)最為典型,被總結(jié)為:累、煩、躁、灰。累表現(xiàn)為身體不舒服,煩為心理不安寧,躁指行為不恰當,灰是情感不如意。
健康不但指軀體的健康,它還包括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在解決工作壓力導致的心理和精神上問題的種種方式中,鐘南山院士最為推崇的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樂于助人會讓自己開心、痛快。
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鐘南山院士崇尚孔子的理論: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對事業(yè)的追求上,怎樣才能同時也有助于身體的健康?鐘南山院士認為,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同時為之不懈努力,執(zhí)著精神有利于健康,但是執(zhí)著不等于不切實際地追求和妄想?!霸谧非罄硐牒蛯崿F(xiàn)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想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最好的醫(yī)生就是我們自己。”
據(jù)《天津老年時報》
編輯 / 趙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