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教授王向宏指出,由于路面硬度和摩擦力不同,很多人沒有注意跑步的姿勢和方法,結(jié)果造成運動傷害。他針對各種常見路面做出了以下指導:
柏油路、水泥路:由于路面堅硬,對下肢沖擊力大,適合步伐較小、頻率較慢的慢速跑。跑時腳部著地點應在前腳掌,這樣能減少硬質(zhì)地面對腳、腰椎、大腦等部位的震動。
土地、草地:路面異物較多,適宜步伐較小、頻率較快的中速跑。跑時應該腳的前中部(前腳掌中后部)先著地,然后腳心、前腳掌相繼著地。這樣能避免地面不平造成的扭、拉傷。塑膠地、煤渣地:塑膠地面是專業(yè)的運動場地,路面沒有異物,適合進行高速跑。由于塑膠地摩擦力大,跑步時腳部需時刻保持緊張狀態(tài)。在跑的過程中,腳尖、大腿要略微高抬,腳落地時應以腳的中前部位(腳心以前的部位)來接觸地面,這樣能避免韌帶、跟腱拉傷。
王教授還特別提醒,跑步后一旦發(fā)生關節(jié)痛和腹痛等現(xiàn)象,應馬上減少運動量,休息幾天后,疼痛就會消失。如果疼痛加重,應當暫停健身跑,可以做些膝關節(jié)負重練習,如下蹲起。如果出現(xiàn)腳部陣痛、麻等情況,可以在運動后用溫水泡腳,抬高腳部等來緩解病情。
據(jù)《現(xiàn)代保健報》
編輯 / 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