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庭備有藥箱。但往往由于保存不當,使藥物藥力降低,副作用加大,甚至出現毒性反應。失效藥片的常見外觀變化有:
斑點:藥片上出現斑點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即霉斑、混進雜質的斑點、藥物變質斑點、原輔料混合不勻的斑點,凡有霉斑及藥物變質斑點的藥片不可使用。
霉環:一般片劑中都有淀粉、糊精、糖類等輔料。臟器藥片含蛋白質成分多,中藥片含糖分多,在潮濕溫暖的條件下,細菌和霉菌會很快繁殖,使藥片長霉菌,腐敗、發酸、發臭,輕者可看到片劑里有黑斑或灰色霉斑,嚴重的可看到毛狀的霉,同時可聞到霉氣。發了霉的藥片不能再用,也不能用太陽曬或烘烤后再用毛刷刷的辦法進行處理。因為表面的霉可以刷掉,但里面的霉是刷不掉的。
變色:由于受到陽光、空氣、水分、濕度等各種外界因素影響,有些藥片逐漸變質,同時發生顏色變化(糖衣片可切開觀察),例如白色的維生素C片變成棕黃色,核黃素片、葉酸片、安絡血片等與變化后的顏色有區別。
分解變質:在潮濕的空氣中有的藥片吸潮,逐漸分解變質,例如阿司匹林吸潮分解成水楊酸和醋酸,酸性增加,刺激性增大。
變形:藥片在吸潮、受熱的情況下,有發泡、松軟、粘連現象。例如雙氫克尿塞、復方甘草片,吸熱受潮后易發泡、松軟、粘連。
家庭貯存藥片時,應考慮到藥片中所含成分。宜采用棕色瓶裝,密閉保存在干燥陰涼處。據《現代護理報》
編輯 / 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