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9日,一度躍上2005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河南花園集團董事長謝國勝因涉嫌合同欺詐被鄭州警方刑事拘留。
8月9日,S★ST鑫安(000719)發布公告證實了這條消息。這是今年河南省籍富豪中繼李義超、孫樹華之后又一位“出事”的富豪。有人笑言,“富豪榜”成了“通緝榜”、“出事榜”。
面對富豪一個接一個落馬,一些人認為這降低了人們對中國富豪的尊敬,還有人表示已經不再大驚小怪。一位被采訪者說:“對于這些事情我并不震驚,因為我對中國大陸富豪的印象本來就不好。”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某網站聯合進行了一項關于“青年人眼中的中國富豪”的調查,調查的結果令人擔憂。
中國富豪群體難為青年人榜樣
在3990名參與者中,有66.75%的人認為,中國富人的整體品質是“很差”或者“較差”,認為中國富人整體品質“好”或者“較好”的,只占3.95%。那么,這是對中國大陸富豪們的誤解還是真實寫照?
“中國富翁的社會形象不高,整體的正面形象還沒有樹立起來,社會榮譽度不高,反映了中國大陸的富翁素質不高,他們的社會價值本身存在很多問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這組數據說明了一些問題。
不過,對中國大陸富人的評價不高,并不代表年輕人持有盲目的“仇富”心理。調查中,記者發現,被訪者對富人本身并沒有敵意,而是對富人的發家方式,以及成為富豪后的一些所作所為反感。
有人坦言:“國內很多富豪的發家過程中,是通過行賄等不光彩手段聚斂的財富。也有人白手起家,但成為有錢人后,便開始追求名車豪宅,耀武揚威,有些人甚至仗著自己有錢,置別人的生命于不顧,比如寶馬撞人事件等,這當然讓人討厭了。”
對于一些合法致富又有社會責任感和愛心的富豪,大眾不但不仇視,而且十分尊敬。在本次調查中,有56.92%的人坦承,在中國富豪中,不乏值得自己尊敬的富人。
參與調查者在為自己尊敬的富豪投票時,得票最多的是香港的李嘉誠,其次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中國大陸的富豪中得票比較多的是王石、牛根生、姚明等人。但從影響力上來看,在青年人眼中,國外及中國港澳臺地區富商得到的社會推崇度遠遠高于大陸富豪。
中國富豪丟失了什么
一位調查參與者在調查中留言:“不用看他是富是窮,只要具備了值得尊重的品質,就值得尊重。”
那么具備什么品質的富人才是人們心目中的“社會的英雄”,受到人們的尊敬呢?
這次調查結果顯示,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心、合法致富是參與者們認為可以贏得他們尊敬的富人所具備的最重要的三大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者們認為中國富人身上最缺失的三種品質也恰恰是這三項。
山東煙臺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褚家偉認為,一個值得尊敬的富豪應該做到“富且仁”,“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來賺錢,同時要有愛心,生活要有品位,不拿錢來炫耀。金錢在他手里對社會發生了很大積極作用,并且也為別人做出了榜樣。”他認為,中國富豪最缺乏的是社會責任感和愛心。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安曉則認為,“中國大陸的富豪慈善事業做得太少,得到的太多,不舍得付出。”
是什么讓中國富人喪失了最值得大眾尊敬的品質?
有人認為:中國人從前是窮日子過慣了,企業家暴富之后心態調整不過來,開始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中國的大型企業除了鄉鎮企業之外,都不是像西方社會的富人們那樣通過原始積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第一桶金發展起來的,很多都是借國有資產轉化,成為億萬富翁。因此,他們體會不到創業的艱辛,成功起來很容易。這些富豪都認為是自己運氣好,沒有學會感恩,因而不能正確地對待員工,社會責任感很差,有的還有迷信思想,認為是上天保佑。很多富豪歧視、蔑視員工和社會大眾。
企業回報社會不是單純的慈善
褚家偉認為,要改變中國富豪的整體形象,富豪在做人方面首先得是一個好人,“財富要來得正當合法,財富的使用要對社會有利。”
“富豪要改變自己的社會形象,還是應該從缺失的那幾個方面著手,更多地回報社會,樹立企業家的責任心,而不是只為謀取自己的私利。”夏學鑾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說:“從企業來看,投身社會公益不是單純的慈善行為,企業家不要圖一時的風光,而是要有事業長遠開拓的眼光,要有長遠的戰略意識,而不是只從今天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全面、均衡地建設,包括形象建設和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和貢獻。將企業能盡的責任以更加鮮明的方式呈現出來,與大眾實現良好的溝通。”
(魏云云摘自《新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