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拍攝中,攝制組每個成員都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禮和心靈凈化。
現年91歲的王泉媛當時是紅一方面軍30位長征女戰士中的一位。由蔡暢大姐牽線,王泉媛在長征途中與王首道結了婚,第二天他倆就分頭回了各自的部隊。1936年西路軍失利,王泉媛和姐妹們一起被俘,飽受酷刑。逃出牢籠后,幾經磨難,她才回到家鄉。解放后,王泉媛孤身領養了六個孤兒,辛辛苦苦地把他們拉扯大,讓他們成了家立了業。如今,她和養女一起平靜地生活在江西農村。在攝制組記錄的鏡頭中,有一段催人淚下的回憶。新婚之夜,王首道送給妻子一把小手槍,王泉媛也答應給丈夫做一雙布鞋。然而,由于戰爭和離散,這雙布鞋在經過了47年之后,才送到王首道手中。采訪結束后,王泉媛突然給攝制組的同志跪下了,她的要求竟然是請求恢復她的黨籍。老人這一跪,讓攝制組的全體人員禁不住潸然淚下。
曾被列入拍攝名單的7位已故老紅軍中,有一位叫肖成佳。一年前,當記者采訪他的時候,老人說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解決黨籍問題。而他的軍籍問題是由長征時的老領導、后任全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黃火青同志幫助解決的。他先后三次來京,最后硬是拿自己的身體朝黃火青的專車上撞,這才見到了老領導。黃火青問:“你說你是我的老部下,怎么證明呀?”肖成佳于是用嘶啞的嗓子深情地唱起了黃火青當年教戰士們唱的一首紅軍歌謠:“行路不怕道路彎,爬山不怕荊棘攔,革命不怕苦和累,紅軍不怕遠征難,黃連樹后有甜柑。”熟悉的歌詞和旋律,撥動了黃火青心中的弦索,兩人這才相認,抱頭痛哭。黃火青給了肖成佳30塊錢和200斤糧票,并答應肖成佳幫他圓一生的夢。
離休前任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的李中權將軍,當年全家9人追隨紅軍,有4人犧牲在了長征路上。父母拋棄了家中的一切,帶著年幼的弟妹投奔了紅軍。后來,李中權率隊伍在征程中遇到了久別的母親。母子相見,又驚又喜。為了掩護紅軍通信員,父親把敵人引向自己,并在搏斗中殺死兩名敵兵,自己也身負重傷,壯烈犧牲。盡管軍情緊急,李中權還是決定要給父親上個墳。他跑了一夜,在天亮時找到了那個畫著五角星的墳丘——那是母親親手畫上去的。不久,李中權得知哥哥、妹妹一家都相繼犧牲在過草地途中,母親用殘弱的身體堅持把年幼的弟妹帶出了草地才閉上眼睛……
如今,李中權賦閑在家,在書房門口的相框里,有一張人工繪制的像片。“那是我的母親。”老人說,“我找了好多畫家,憑自己的記憶描述,讓他們畫出來的。雖然不太像,但總覺得可以寄托自己的思念。”說到母親,將軍淚如泉涌。
還有太多太多的紅軍將士,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血灑疆場,長眠在了長征路上。他們沒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墓地,人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在后人心中,早已為他們矗立起了一座無字的歷史豐碑!
片子中的老紅軍們安貧樂道,很多人都是因為自己文化水平低,怕影響黨的工作主動辭去官職的,他們在家鄉默默奉獻,堅守著對黨的忠誠,這和現在某些要權要官要地位的某些領導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上海電視臺臺長看了樣片后表示:“這些老人是我們國家的財富,是我們民族的財富。我們上海電視臺要全力支持這個片子,要把它作為上海電視臺的品牌,不光是播出,我們還要大力宣傳,精心包裝,讓紅軍精神傳承出去。”
(楊國新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