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萬元,這是浙江省瑞安市一位私營企業主為超生付出的代價。面對社會影響惡劣的富人、名人超生現象,各地正加大處罰力度予以遏制。
然而一個無法回避的尷尬是:作為懲罰措施的“社會撫養金”越收越多,富人、名人超生現象卻沒有相應地減少。
富人、名人屢成“漏網之魚”
“治理富人、名人超生問題,硬辦法不行,軟辦法不靈。”溫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鄭錦春無奈地表示,基層計生人員面對富人、名人超生,如今是無計可施。以發達的民營經濟聞名天下的溫州,也是富人、名人超生現象較為嚴重的地區。
生活的富裕并沒有給這里的人們帶來生育觀念的進步,“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依然盛行。溫州市總人口占浙江省的六分之一,違法生育人口卻占全省違法生育人口總數的二分之一。
針對富人、名人超生現象,溫州市前所未有地加大了經濟處罰力度。2006年7、8月份,溫州所屬瑞安市一私營企業主違法生育第二胎,被征收“社會撫養費”68萬元。這是溫州轄區內迄今社會撫養金被征收的最高案例。在溫州,私營企業主超生被重罰的事例屢見不鮮。然而,經濟處罰這種“軟”措施卻被證明收效甚微。2005年,溫州市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為1.8億元,2006年則達到了創紀錄的2.2億元。違法生育的人數并沒有減少。
富人、名人成新的“超生游擊隊”
現在,一些富人、名人通過不斷地變換住址躲避計生人員的檢查,甚至通過更換國籍或在國外生育等方式鉆政策的空子。“一些富人、名人覺得罰款再重,只要能換來一個親生子,也值得。”
浙江省一名基層計生人員表示,對他們又不能采取強制措施,只能在無可奈何之下一罰了之。據調查,目前名人富人超生絕大部分都是超生二胎,10%的人超生三胎。有關人士表示,富人、名人超生的人口雖然總量不多,但它給社會傳遞了“有錢就能多生”的危險信號,嚴重破壞了生育公平。
“超生新貴”熱衷超生的秘密
張某是杭州市的一位居民,年屆50歲的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不久前,他的妻子再次懷孕,妻子主張流掉,可張某堅決要把孩子生下來。張某在杭州經營旅館生意,年收入幾十萬元。他告訴記者:“兒女們長大了,自己也漸漸老了,把孩子生下來,可增添點繞膝之樂。”對于城市中正在悄然崛起的“超生新貴”來說,罰款顯然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張某說,我家幾代單傳,現在終于有兩個兒子了,而且多個孩子有什么不好,又不要國家養活。
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相當多的企業老板有超生的現象。而他們超生的一個理由,就是為了把自己的家業傳下去。溫州市龍灣區一家鞋廠的老板頭兩胎接連生了兩個女兒,心有不甘的他又偷偷生了第三胎。一年前,他如愿以償地得到了一個兒子。
記者了解到,一些暴富階層還將多生孩子當成富裕的一種標志,以此區別那些交不起罰款,只生一胎的普通百姓。孩子如同名車、豪宅一樣,成為了身份的象征。
富人、名人超生現象亟待綜合治理
作為新的“超生游擊隊”,富人、名人超生現象嚴重地沖擊了生育公平,引起了社會不滿情緒。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67.9%的被調查者認為,“現在富人名人超生現象相當嚴重”;44.6%的人認同“富人不怕罰,窮人沒的罰,計劃生育只計劃了社會中間層”的說法。專家指出,只要有錢就可以超生是對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挑戰,這說明控制人口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還不夠完善,還有調整和修改的空間。
“超生新貴”也引起了各個層面的決策層的高度重視。今年2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表示,將嚴懲富人、名人超生,他們超生除須交納社會撫養費外,還擬記入不良記錄名單、不允許其參加評比評獎等。對于決策層下決心治理富人、名人超生現象,輿論普遍持贊賞態度,認為這將削弱先富階層的特權,回歸生育公平的底線。但也有評論者認為,對富人、名人增加懲罰力度將造成一種新的不公。此外,公開曝光、不允許參加評獎等做法,也涉嫌侵犯公民權利,并不妥當。
因此專家表示,解決富人、名人超生問題,最終要靠綜合治理。治理富人、名人超生現象,不應僅限于“打壓”,還應進行教育、疏導。同時,對現有的法律進行完善,使富人、名人無漏洞可鉆。
(林 可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