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講壇》在中央電視臺十套播出后,推出了不少“明星學者”。在《百家講壇》,2006年最火的是易中天和于丹,那么2007年最火的將是誰呢?《百家講壇》制片人萬衛給出的答案是——王立群。
繼《漢代風云人物》之項羽、呂后系列獲得成功之后,從去年6月,王立群開始為《百家講壇》錄制一部規模更為龐大的節目——《王立群讀史記》。這部系列節目播出的時間將貫穿2007年。
高中生“直升”研究生
1965年,王立群參加高考,感覺考得很好,報的志愿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審的原因,他沒等發榜就到開封市一家小學當起了代課教師。在小學教書的7年時光中,他教過語文、數學、書法、美術,甚至還教過音樂。為了教音樂,他用一星期時間學會了腳踏風琴。此后,他又在中學教了7年書。
1977年恢復高考時,王立群已經32歲。按當時的規定,超過30歲的考生必須是1966、1967、1968三屆的高中生kn/37b5D49aDeniUXB3J/AWHKUpyKkLLULVc/rc1W5I=,因為這三屆沒有參加過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畢業的高中生,參加過高考,不符合報考條件,錯失了高考機會。
1978恢復招收研究生,王立群當即下了考研的決心,并決定就近報考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難很多,一是沒有教材,二是沒學過大學課程,三是工作繁忙。“當時最頭疼的是外語,我高中時代學的是俄語,丟了14年,重新撿起來非常不易?!蓖趿⑷赫f,他向單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科《俄語》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過關了。
提起當年的政治考試,王立群有點興奮:“當時沒有政治經濟學教材,剛好開封市委組織部發了3本政治經濟學宣傳小冊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課一共復習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數最高的一門課?!?br/> 順利考上研究生和后來進入《百家講壇》一樣,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史記》成就他的人生
激發起王立群對古代文學狂熱的是《史記》,留校任教后他講授的漢魏六朝文學中有《史記》,在《百家講壇》他面向全國觀眾講述的仍是《史記》——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像《史記》一樣,對王立群產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
1966年,在一所小學做代課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那時“文革”剛開始,學生砸了小學的圖書室,學校僅存的一部《史記》被學生當作“四舊”扔到了院子里。住在學校的王立群趁著夜色,把被丟棄的《史記》撿回了家,此后他沒事就讀《史記》,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從那時算起,《史記》伴隨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讓我讀懂《史記》的是經歷,是‘文革’,是現實。人們往往說讀書讓人讀懂現實,但我的體會,常常是現實讓我讀懂了《史記》。”
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畢業留校,在大學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代文學,內容就包括《史記》。隨后的24年,他由講師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但《史記》始終是他最喜愛講的典籍。
2005年年底,央視《百家講壇》到河南大學海選主講人時,王立群憑著對項羽的獨到解讀而勝出。隨后在《百家講壇》,王立群以《史記》為藍本,用現代視角為觀眾描繪出了具有曠世才能而又狂妄自大的項羽、兇殘暴虐而又具有政治家風度的呂后、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刁蠻任性的陳阿嬌等一個個鮮明的形象。
?。ú坦C裾浴洞蠛訄蟆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