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9月9日,年僅36歲的賈樟柯所執導的《三峽好人》榮獲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西方媒體稱他的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復興與活力,贊譽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然而,賈樟柯內心深處卻有著永遠的痛。當他手捧金獅獎杯,站在領獎臺上時,禁不住淚水長流……
殷切父愛相隨,愛好文學和繪畫的少年迷上電影
賈樟柯1970年出生在山西省汾陽縣城郊區,父親賈聯凱是小學語文教師,賈樟柯還有一個比他大三歲的姐姐,一家人僅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
賈樟柯一向偏文科,不喜歡數學,父親便給他買了很多文學方面的書,帶動了他的學習興趣。讀初三時,賈樟柯寫了一篇題為《太陽掛在樹杈上》的小說,在《山西文學》上發表了。
三年后,沉迷于文學寫作的賈樟柯沒考上大學。父親很想讓兒子再復讀一年,而賈樟柯卻一臉苦相地說:“爸,我不念書了,這回你打死我也不念了。”父親心涼透了,流著淚說:“兒子你知道嗎?讀過大學和沒讀過大學的人真是大不一樣啊!”賈樟柯嚇壞了,這是他第一次看見父親流淚!他覺得對不起父親,只好答應繼續讀書,父親便建議兒子去學畫畫,因為藝術系不用考數學。
這樣,賈樟柯來到省城參加美術培訓班,準備報考美術學校。那時,他從來沒有學過畫畫,對前途異常茫然。
一天,賈樟柯被同學邀請去看電影,那天放映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電影里的黃土地跟自己家鄉差不多,賈樟柯看完電影流著淚,觸動很大,他覺得電影更能直觀地表達思想,更有藝術感染力。第二天,他就給父親打電話,說想學拍電影。父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兒子內心有一股強烈的激情在澎湃,一再堅持要去學拍電影。父親的思想一向開明,對兒子說:“既然你這么堅決地想學拍電影,我就讓你選擇自己的人生,可是如果你考不上怎么辦呢?”
賈樟柯堅決地說:“爸,你給我三年時間,如果我什么都沒考上,就回家開肉店,也能養活二老!”父親聽兒子這么說,笑了,當即拿出了所有的積蓄,趕到太原,讓兒子去北京準備考試。
1993年,賈樟柯經過三年的努力,終于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因為沒有信心考導演系,他只好先考了文學系。開學報到時,父母送兒子到北京,一家三口去了趟世界公園玩。那天,賈聯凱和妻子顯得特別開心。賈樟柯牢記著父母快樂的一幕幕,他暗想將來自己成功后要好好報答他們。幾年后,賈樟柯竟然在世界公園里拍了一部叫《世界》的電影,而且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青年論壇影評人獎,這是父母當年給他的啟發啊!
堅實的父愛作后盾,黃土地上誕生奇跡
一進入北影,賈樟柯就想當導演,然而,想當導演談何容易,他那時還是連吃飯都得省著點的窮學生,哪有錢去拍電影呢?
賈樟柯沒有考慮那么多,他一邊堅持上課學習,一邊尋找拍電影的機會。賈樟柯進行了無數次嘗試,卻沒有任何人理會他,更沒有人請他拍電影。他有些慌了,甚至打消了當導演的夢想,父親了解到兒子的困難后,鼓勵他說:“路是你自己選的,認為是對的就應該堅持走下去!”
1994年,賈樟柯從兩位畫家朋友那里拉來了贊助,籌拍了一部影片叫《小山回家》。這部藝術片在同學中反映很冷淡,但拿到香港去參加電影節時,卻獲得了獨立短片的一等獎。
拿到獎杯后,賈樟柯專門回了趟家。那天剛好是父親56歲的生日,孝順的賈樟柯除了用自己的獎金給父親買了一套衣服外,還給父親帶回來了獲獎獎杯。當父親手捧獎杯時,竟異常平靜地說:“繼續努力吧!”父親的沉穩影響著賈樟柯,他決定拍出更好的電影。
1997年,賈樟柯大學畢業了。他又有些慌亂,剛從學校出來,到哪里去找巨額資金拍電影呢?父親一直牽掛著兒子,很快從兒子的電話里感覺到他的急躁和擔憂。在兒子畢業前夕,父親特地來了一趟北京。父親在北京呆了一個星期,他像一個老師和摯友,和兒子談人生談理想。直到臨走時,父親說:“能做就堅持下去,實在做不了也沒什么,你不是說回家開肉鋪嗎?那也挺好。”
父親走后,賈樟柯就開始拼命地尋找投資,兩個月后,終于找到了20萬元的資金,是一位香港老板看到了他的《小山回家》后,答應投資的。這次,賈樟柯要拍一部真正的電影,片名叫《小武》。
《小武》的拍攝成功成了賈樟柯事業的轉折點,該片隨后榮獲了八項國際大獎,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痛失慈父,手捧金獅獎杯淚沾襟
2001年春節,賈樟柯夫婦回老家過春節。他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父母格外高興,忙碌著為兒子兒媳做好吃的。除夕之夜,賈樟柯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如像冊一樣的夾子,打開一看,里面竟然全都是報道他的報紙剪報。這時,母親告訴賈樟柯,那都是父親收集的,親手一張一張剪下來的。賈樟柯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這時他才真正地明白父親的心:父親并不是不關注他的電影,平時只是不想表現給兒子看,怕兒子得意忘形。正因為從父親那里學到了沉穩、平靜,賈樟柯一步一個腳印,事業逐步走向了成功。
2006年初,《三峽好人》正拍攝到一半,急著要完工參加威尼斯電影節。那天,賈樟柯突然接到了姐姐的電話,姐姐泣不成聲地說,父親得了肺癌住進醫院,而且是晚期,渴望見他最后一面……
賈樟柯哇的一聲哭了,只覺得眼睛一花,就分不清眼前誰是誰了!他立刻命令劇組停工,當天下午就買了機票,坐飛機回太原,當晚又匆匆地趕到縣醫院。
父親住院期間,賈樟柯什么也不做,一直陪在父親身邊。眼看病魔正吞噬著父親,賈樟柯很不甘心,因為他還沒有來得及孝順父親呀。聽朋友說山東青島有一個專門用偏方治療肺癌的醫生,賈樟柯以前根本不相信偏方,可他這次卻立即飛到山東,拿到偏方后熬成藥親自給父親服用。
2006年3月14日,父親終于被病魔擊倒,直到那天,他都一直保持著微笑。臨閉上眼睛時,父親還用微弱的聲音說他可以放心了!賈樟柯知道,父親對他放心了,那是父親對自己最好的肯定,但他寧愿父親不要放心,因為那樣他就不忍心拋下自己……
父親走后,賈樟柯的精神支柱倒塌了,他腦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更無心工作。4個月過去了,賈樟柯仍沉浸在痛苦中,他幾乎夜夜失眠,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眠。一次,賈樟柯連續三天沒有睡覺,后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睡著了。夢里他見到了父親,還是那張慈祥的臉,還是那平靜的微笑。半夜醒來,賈樟柯突然明白自己這樣做不對,如果父親泉下有知,他一定不希望兒子萎靡不振的!
第二天,賈樟柯終于戰勝悲痛,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2006年8月10日,《三峽好人》終于完成了后期制作。在最后的9分鐘里,以最后一部入圍影片送到了威尼斯電影節。9月9日,《三峽好人》榮獲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評委會主席凱瑟琳·德納芙稱贊說:“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聚焦了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和民眾所遭遇的問題,非常有力量,也很感人,評審團成員幾乎沒有猶豫就達成一致意見,將金獅大獎授予《三峽好人》。”當賈樟柯手捧金獅獎杯的那一刻,淚花在眼里打轉……
(方新江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