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的今天,鄧小平與世長辭。十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對世界有著影響。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個成功的女人;而一代偉人鄧小平的身后,有一群巾幗英雄為他付出了全部的摯愛和深情……
“張錫媛真是少有的漂亮!”
鄧小平晚年在對一位女性評價時,使用了一句東方式的語言:“張錫媛真是少有的漂亮!”張錫媛是鄧小平的第一位妻子,所有見過她的人都稱贊過她的美麗。
1926年,20歲的張錫媛同中山大學的女同學在莫斯科郊外照了一張集體相。相片中的她端莊秀麗、清純坦率,短短的秀發下一雙皓月般的眼睛,眸子里映照著一個鮮活而又歡快的生命。
1928年,24歲的鄧小平與22歲的張錫媛在上海結合了。這種結合,是浪漫的同志式的結合。
當時,鄧小平已從蘇聯回國并在中央任秘書長。一天,一個新報到的秘書讓他驚喜萬分。這個秘書就是與他在中山大學不同班的同學張錫媛。異國相識,在白色恐怖中于上海相遇,再加上后來工作上的相知,他們成了夫妻。
年輕革命者的婚禮非常熱鬧。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家四川餐館,中央機關的30余人參加了這場婚禮。婚禮上,鄧小平樂呵呵地喝酒,張錫媛用一口純正的北京話同大家有說有笑……
他倆在春天結為夫妻,很快便有了愛情的果實。但誰也沒有料到,1930年1月,張錫媛在生下孩子后得了產褥熱,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她就在丈夫懷中死去,只留下那張20歲時的照片,在所有后來人的心中,保持著那份永遠的美麗。
有一個戰士名叫阿金
阿金的名字叫金維映,原名金愛卿,浙江岱山人。她與鄧小平同歲。黨內許多老人稱她阿金,大約是沿用上海人的稱謂,聽起來非常優美。
1931年7月,白色恐怖彌漫著東方這塊古老的大地,中國革命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影響下陷于低潮。當時,在上海的中央機關遭到破壞。那也是鄧小平政治生涯中一個很困難的時期,不久他被批準到江西中央蘇區去。
鄧小平到蘇區,結伴而行的正是阿金。阿金的美麗在春天中散發著一股劍氣,風風火火,活脫靈鮮。見到她的人常常會被她感染,她與鄧小平在年齡、性格上也有幾分相似,走到哪里都笑臉可人。
他倆一同排除難險趕往蘇區。旅途中,鄧小平講述了自己的革命經歷,阿金也介紹了自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捕入獄,最后被同志營救,再到上海全國總工會秘密從事工人運動,直至擔任江蘇婦女運動會書記、上海紡織業工會中共黨團書記等傳奇經歷。
革命把一對青年變成斗士,斗士在相知中又喚起男女的情愫。他們在蘇區結成了一對革命夫妻。
然而,人有情但天卻無情。一場“左”傾路線斗爭給這對革命夫妻帶來了最終分離的遺憾。
那是在中央蘇區“左”傾路線斗爭時期,執行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鄧小平等人受到撤職和黨內處分。這是鄧小平三落三起政治生涯中的第一“落”。他沒料到,這也是他感情上的又一次跌入谷底。在遭受批判后,他和阿金同志式地分手……
半個世紀的“拐杖”是卓琳
大約就在鄧小平與阿金結伴趕往蘇區期間,云南省參加全國運動會的代表團正趕往北平。在這個代表團中,有一個年約15歲的大眼睛女孩,個頭不高,但結實利索,臉上兩個酒窩,非常惹人喜愛。她就是代表團中的省短跑名將浦瓊英,也就是后來的卓琳。
在卓琳同隊友們趕往北平途中,“九·一八”事變爆發了,代表團只好折返。但如初生牛犢般的卓琳卻只身闖到北平,她要到抗日救亡最前哨去經風雨、見世面。在北平,她一邊學習,一邊參加抗日救亡進步活動。然而,1937年的“七七事變”打翻了她的書桌,她同兩個姐姐來到延安,并在這里結識了鄧小平。
“他從前方回來,經常到公安部里來玩,有時我們也到他們駐地去玩。他大概那個時候對我有意了,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塊到延安的女朋友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婚……后來,他兩次主動找上門。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結婚……”多年后,卓琳平實而又深情的回憶,記述了戰爭歲月那段浪漫的愛情。
1939年9月的一天傍晚,延安楊家嶺燈火通明。在毛澤東的窯洞前,幾位中央領導人為兩對新婚夫婦慶賀婚禮,其中一對就是鄧小平和卓琳。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生活追求洋溢在他們的笑靨里。
(鄒 琰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