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難處是:既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又不能遠離政府。在今天,企業的第一難點是如何處理與政府的關系。這一點顯然與在國外、尤其是在西方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所無法理解的。
在中國,做企業不與政府調情,行嗎?
答案是:不行。
企業家既要“調情”,還要獻身
典型的例子是,房地產商如果搞不好與政府的關系結果會怎樣呢?一百個企業家會回答說:“那就別混了”。其他行業也大同小異,政府有多少個部門,就有多少個需要搞好關系的對象。甚至連股票市場也是如此。股民如果不緊緊跟著政府的屁股后面,不拼命地嗅,嗅出政府對股市的政策意圖,那你炒股一定是賠大了。
當然,一個小股民是不可能也沒有機會與政府官員一起喝酒、親熱的機會的。但是,如果一個所謂成功的企業家不懂政治,不會與政府機構及要員們周旋那肯定是不行的。
從1978年改革開始,簡化政府的職能,減少政府的權力范圍,由大政府小市場向小政府大市場轉變。但是,到如今,政府的權力似乎越來越大,大得什么都管。不僅政府的權力過大,而且精力十足,在與企業博弈時總有使不完的力氣。
于是,作為企業的一方,企業家總懷著唐·吉訶德的理想精神來搞定政府;而作為政府一方,總是扮演著耍猴的角色,來搞定企業家。
我覺得這多少道出了中國企業家的一種悲哀。你說企業家本來做事、掙錢就行了,為什么非要天天像個煙花女子一樣,要不斷地跟不同的政府機構去打交道。有時,不僅要學會與他們調情,還是學會“獻身”。
很多企業自己搞不定政府,就委托中介,尋找代理人。于是在中國就形成了一個專搞政府關系的階層。這個階層精通暗箱操作,對政府要員熟門熟路。這批人要么是政府官員的親眷、密友、同學,要么是秘書,至少是跟上頭有秘密通道的人。
圍繞這些人,形成了一個上下游關系的產業鏈。大量的灰色收入就從這中間產生。企業家都知道,自己要干大事,必須在這個權力場里不斷地“獻身”,不斷地調情,以達到搞定那些手握重權官員的目的。
過去有個三只手的理論。市場經濟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計劃經濟是一只全能的手;經濟轉型期還有一只閑不住的手。這只手就是官員的權力,他沒事老折騰。不斷地折騰,為的是創造業績。有時他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而且往往朝令夕改。這只手往往導致企業家無所適從。
今天你把寶押錯了,你就出局了,像江蘇的鐵本。當然,人押寶不可能永遠押對,所以往往連押對了七把之后,第八把押錯了,這個企業家就廢了。
所以,有人說聰明的企業家,應該認識政府的需要而提供支持,為政府解決問題的企業家一定有前途。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國家不喜歡的是那些坐擁巨資靠資金來賭博炒賣的家伙。有些房地產商為了賺眼前錢而蓋一些只供一小撮有錢人服務的房地產,前途最不好,一個不小心,就會讓政府覺得尷尬。所以,好的企業家永遠都知道企業要什么樣的紅酒,要調什么的情調,這往往是考驗企業家水準的時候。
調情“六”技巧
企業家在與政府“調情”時,應掌握如下技巧:
1、變花樣調情。過去的企業成長中要面對著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政府管得太多。所以,許多中國的創業者從一開始就學會了和政府打交道,學會了調情。但是,從現在起,中國的企業家必須學會在市場中變著花樣調情,這種變花樣的能力就是檢驗一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2、學會制定調情戰略。大量的企業在成長起來的時候是盲目的。但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以后,企業就應當有自己的遠景規劃,找什么樣的機構,或者說找什么樣的政府要員來調情,這被稱之調情戰略。
3、學會滿足日益挑剔的“客戶”。越是對你企業挑剔的“客戶”,越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保護傘。所以,學會滿足日益挑剔的“客戶”對一個企業來說太重要了,既不能讓他們越雷池而身陷,同時,又要學會滿足他們的不同欲望,這樣企業才能長久。
4、學會與差異化很大的機構打交道。一個企業,員工與員工之間,差異很大。同樣,一個政府,不同要官員之間的差異也是很大的。這里面既有受教育的差異,也有成長背景的差異;既有地域的差異,也有興趣的差異。所以,學會迎合每一個機構,學會迎合每一任要員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他們將決定企業的未來。
5、學會處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關系。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過去是老板,為自己賺錢,后來變成職業經理人,為股東打工。創業的企業家們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如果有一天你的企業足夠的好,被某位政府要員看上了,你得學會送他一些干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一個企業家沒有這種胸懷,那他永遠也成不了企業家。
6、學會保護你的“客戶”。這是一個企業家最難能可貴的。如果一件事情露餡了,被捅了一個通天的大窟窿,你的“保護傘”也保護不了你的時候,你的“關系網”也關系不到你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得挺身而出,勇于承擔全部的過錯,將所有的責任都獨攬過來。這樣,即使你自己“犧牲”了,你的企業還在;即使你的企業“犧牲”了,你的兒子還在;即使你的兒子“犧牲”了,你的關系網還在。這樣,你這一次跌倒了,但不愁沒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這就是一個當代企業家必須掌握的“調情”六法則。
嗚呼,如果一個社會最有生機、最有創新、最有建設能力的企業家變成了一個個“調情”高手,成了一個個整天坐在家中揣摩政治天氣的八卦人物,不知是這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