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人在寒冬往深山走去,不為感受山川之美,人文之美,影像之美……那會是什么?
深山處的孩子們,圍著這群城市來的都市男女,好奇著,微笑著,怯懦著……一男子把糖果分給身旁的小女孩,小女孩滿臉困惑地把糖直接放入口中,男子著急地拿了回來,教小女孩如何剝開糖紙……女孩品著糖,甜蜜由嘴角蔓延到了臉上。
這個深冬,因為他們的到來,山區的孩子倍感溫暖。
從商“觸動”傳媒
《紅頂商人胡雪巖》在各大電視臺熱播時,大家都沉浸其中。劇中胡雪巖的大恩人王有齡的儒雅之風、君子之氣、落魄時懷才不遇的苦悶以及騰達后憂國憂民的節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其說我們喜歡王有齡鮮明的性格,倒不如說我們更喜歡將這個角色把握得非常到位的演員——呂良偉,《上海灘》里莽撞沖動義薄云天的丁力。
銀幕下的呂良偉如戲里一樣精神,儒雅英俊直逼我的雙眼。交談幾句,就領略到了丁力的風范,俠肝義膽,豪氣沖天。戲里戲外,都是真實的呂良偉。
呂良偉與“商”有緣,他在戲里扮演紅頂商人的大恩人,在生活中卻是個真正的商人。我努力挖掘他作為商人的特質,“聽說您飽受堵車之苦,所以當觸動傳媒引進時,您毫不猶豫地拿下了?”
“這個項目是我一個老朋友馮先生從美國帶回來的。我覺得是個值得推廣的項目,因為它以人為本。以后可以利用堵車等待的時段,通過出租車副駕駛座頭枕后方的小屏幕,點擊想去的餐館或者酒店,如果想玩游戲,也可以在里邊找到。還包含一些音樂片斷或者電影花絮,當然還有一些廣告。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所以我就在中國做了他第一個Partner。我非常看好這個項目。”說到這個帶給大家方便的項目,呂良偉滔滔不絕。
賺錢只為慈善事業
稱呂良偉是真正的商人,還不完全正確。畢竟,他只是希望通過“觸動傳媒”賺取更多的錢,全部貢獻給他的慈善事業。
第一次看望貧困山區的孩子,太多場景和細節讓呂良偉熱淚盈眶。“孩子不知道糖果是要剝開糖紙才能吃,孩子大冷天的光著小腳丫不知道凍,孩子……那個地方特別偏特別窮,教育十分落后。看著他們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再說起這一段,呂良偉眼里還是噙著淚花。
這種場面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賺錢,建更多的學校,讓孩子們通過知識走出山區。說起他想去照顧關心的孩子們,時間在談論的間隙慢慢溜走,采訪顯得緊促而平靜……
生命在延續,愛心也在傳遞。
呂良偉給兒子取名呂善揚,取“善事多為賢君子,揚名立萬真英雄”之義,希望小善揚也像他一樣,樂于助人,多做善事。
兒子:“媽媽,有一個小朋友總是欺負我。”
媽媽:“啊,那你告訴老師了嗎?”
兒子搖搖頭,說:“沒有。”
“為什么?”媽媽不解。
“因為這個小朋友的爸媽離婚了,心情不好才會欺負我。如果我向老師告狀了,那他的心情就會更不好了,就更可憐了。”
這不是電影里精心設計的對白,而是小善揚與媽媽的生活對話。呂良偉說,他很自豪,因為兒子小小年紀就懂得寬容與諒解,在場的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街邊,人頭攢動;路中央,車流量大;時間,消逝緩慢……乘客的手指在副駕駛座頭枕后方的小屏幕上來回觸動,一會兒打開游戲界面,一會兒欣賞電影花絮,渾然不知車子已載著他向家的方向飛奔……
可以想像,多年之后,當呂良偉的觸動傳媒在每個人的手指間觸動時,也是他資助的那些貧困孩子長大成人,圍坐在他身旁向他匯報優異成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