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水泥和鋼筋在中國大地上瘋狂繁殖,大肆構筑單一化的中國城市表情時,藍藻和水葫蘆希望用它們的單一文化控制中國的水域。
每年定期跟藍藻和水葫蘆開戰,已經成為南方中國人的昂貴傳統。
持續升溫的夏季會誘使藍藻和水葫蘆出現大面積的爆發性生長。藍藻會在極短時間里把自己勢力范圍內的水域變成其他生命的地獄,在陸地水域,藍藻的“水華”形成“綠潮”,在海洋中則為“赤潮”,二者都是腥臭無比的。
水葫蘆在生長階段所作的事情剛好相反,它可以凈化而不是污染水體。但是壟斷性生長、隨意漂浮的水葫蘆會占領和阻塞河湖與水道,使船只無法通行。當水葫蘆成熟的時候,它們開始腐爛,這個時候污染作用代替了凈化作用。
這就是南方中國人之所以不得不跟藍藻和水葫蘆年年開戰的原因。
今年5月起,江蘇太湖以及安徽等地藍藻超大規模爆發,直接威脅到受災地區的飲水安全,南京工業大學工程師何若平提出用水葫蘆來對付藍藻,他相信二者在同一水域的PK與克制,可以暫緩災區之急。
然而,無論藍藻還是水葫蘆,它們曾經不是和中國人如此相處的。
100多年前,水葫蘆被作為一種花卉引進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曾經被作為理想的豬飼料而得到大面積推廣。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依然成立,那么藍藻也不應是如今的一副惡魔形象。據說在大約20多億年前,藍藻就開始了自己的全球化之路。它們的強大組織及其活動結果使地球從無氧環境轉變為有氧環境。
可以說,如果沒有藍藻的全球化之旅,就沒有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全球化。
藍藻和水葫蘆之所以化身為“惡魔”,是因為中國的水域在長期的工業化過程中已經變成了“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國水域在藍藻與水葫蘆強大的生殖力和面前失去了最基本的“免疫力”。
水泥與鋼筋在空間上對傳統中國建筑及其文化的圍追堵截,藍藻和水葫蘆一反常態在廣大水域和中國人之間的緊張關系是有象征意義的。
它象征著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政治、文化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局面,以及在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格局。
具體到中國工商界,他們面對的是另一些“藍藻與水葫蘆”,另一些生物組織及其文化的侵襲,這其中的代表就是——來自美國的商業文化。
中國工商階層能否擺脫單一化商業生態和文化的侵襲和控制,從而以強大的組織能力與文化自信創造出一條富有獨立性的成功之路,其出路首先在于對短期利益的迷戀以及由此迷戀引發的投機性格。
一些來自日常商業生活但是令人意外的的現象,使人們注意力集中到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