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做VC(即風險投資)其實就是一種最高境界的賭博。一個成功的VC,50%是經驗,40%是運氣,10%是自己的努力。
不管是VC還是企業家,媒體總喜歡把他們的個人經歷進行傳奇般地戲劇化。其實沒有必要,我覺得我自己這么一條路走過來,是一種自然,也可以說是一種隨緣。我加入中經合沒有什么富麗堂皇的理由,碩士畢業之后參加了花旗銀行的投資銀行,做完兩年,然后做高科技的投資銀行,比如說像高盛、摩根斯坦利。
兩年之后我加入了荷蘭銀行的直接投資部,就是荷蘭銀行的內部風投機構。互聯網泡沫時,荷蘭銀行裁員,那個時候給我的選擇一是可以去歐洲,參加荷蘭銀行在歐洲的創投部,另外就是拿一筆產權費。
我覺得中國人去歐洲對我發展不是特別有利,我就自己在圈子里面找一些新的機會。很偶然接觸中經合,發了一份簡歷,就這樣進了中經合。
我是2003年11月開始接觸分眾傳媒的,2004年5月有幸參與了他們第二輪的投資,現在看來,那是一次最有意義的投資。
做VC有幾個好處:第一,可以賺很多的錢,這是沒法隱瞞的事實,隨著自己的努力程度財富還會激增;第二,風險投資如果做得好的話,可以幫助社會產生很多就業機會。
雖然中經合集團投資分眾賺了幾千萬美元(大約是26倍的回報率),但是我覺得分眾傳媒的成功,95%以上是因為江南春跟他的團隊的合作精神。在VC投資人里面,只有極少數的人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說軟銀中國的于蔚,以及后期的沈南鵬,其他的我覺得都是順風車,它的成功完全取決于他們自己團隊的營銷能力,對市場的敏銳度,我們很有幸也參與了這輪投資,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但是,像這樣的機會將會很難遇到了,一個成功的分眾,就意味著有許多失敗的公司在背后,是需要運氣的。
我覺得任何人都可以做VC,不管你以前的職業是什么。哪怕是醫生、工人,任何職業,你只要能想得出來,我覺得都可以做VC。只要你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有比較好的商業敏銳度;第二會跟人打交道,如果一個VC不會跟人打交道,那絕對是不會成功的,因為里面涉及到許多協調工作,要去跟他們作大量的溝通。
投資是一個非常講究藝術的東西,里面有很多東西要VC人自己去揣摩,沒有一個很正規的模式或者公式,比如說像3G門戶,像分眾這些很優秀的案子,都沒有固定的模式。
作為一個創業者,你要理解風險投資的過程,或者它是怎么運作的。任何風險投資基金的錢98%以上都是機構投資人投給我們的,我們只是代管他們的錢,作為職業經理的角色幫他們投,在利益上享有一定的分紅。當一個公司成功地上市后,我們的職責就是把賺來的錢還給投資人。我們新的投資人是西門子、北電等,另外一塊我們還有很多機構合資人,他們只要有退出,我們一定會積極地把賺來的錢還給這些投資人,這是一種默契。有時,我們的利益是捆綁到企業上市之后,比如說我們投資分眾上市了,我們的股份才會慢慢退出、變現。
在一般的情況下,我是比較保守的,但是在自己比較了解的行業或者覺得自己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行業里面,我也敢于冒險,這是我的性格。如果自己本身是一個極其保守而且又不敢去挑戰一些事情,那做VC就不會適合你。
所以說,VC的本質就是一種最高境界的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