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說法,一年企業靠運氣,十年企業靠經營,百年企業靠文化。那么,百年企業文化是什么?
我認為,其核心就是商人的人格文化。
商人的人格文化,就是以人為本的文化。這種文化,表現出來的是人的能力水平,凸現的是人的道德品質,顯示的是人的責任義務,體現的是人的價值取向。商人的人格文化,雖然因不同的商人而有所差異,但它們的核心都是誠信。必須“誠”字當頭,“信”在其中。
企業是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雖然產品種類和服務內容千姿百態,但其實質只有一個,就是產品體現的是人品。企業的所有產品與服務都是商人思想與人格的表現,深深地帶有創意者及制造者的思想品質、能力水平、欣賞眼光及工藝水準等印記。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商人人格文化的培育,這里指的商人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集團,所有的圍繞某一個產品為中心而工作的整個集體。
商人人格文化的培育,首要在“帶”。企業領導者在商人人格文化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言東行西的企業領導,不可能帶出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員工隊伍;一個只會東施效顰、盲目“跟著別人跑”的領導者,不可能帶出一個富有創新、自覺“領跑”的優秀團隊;一個遇難而退、遇險就亂的領導者,更不會帶出一支沉著鎮定、勇往直前的堅強集體。人要有精神,辦企業更需要勇氣,這種精神首先要從領導者那里來。企業領導者勵精圖治的作風,無疑就是不傳之教、無言之詔,勝過千言萬語。
商人人格文化的培育,重要在“培”。培,就是培訓。十年育樹,百年樹人。培訓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終身為之的一件大事。通過培訓,不僅要讓員工明白其所在崗位的重要性,增強使命感,提高責任心,把“顧客至上”、“消費者利益第一”作為企業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操守,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培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真正把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生產出來、提供出去。
商人人格文化的培育,關鍵在“規”。即用規章制度校正員工的行為。員工的好作風、好習慣不是自然而然就能產生出來的,必須靠“規”而正之。而且,這“規”正之法,不能只定規章制度而無檢查考核,更不能只發號召而不去檢查落實。同時,在制定和落實規章制度中,要充分體現對員工的人格尊重和人文關懷。這樣才能達到用規章紀律之威德以致遠,用動情曉理之慈厚以懷人。
商人人格文化的培育,突出在“潤”。即滋潤。荀子在《勸學》篇中講“玉在山而草木潤”,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人都是環境的產物。登高可以使人心曠,臨流可以使人意遠。要創造一種使人登高臨流的“潤”環境,就要克服傳統觀念,打破等級界限,創造一種以人為本的和諧環境,使全體員工能夠心靈溝通、感情交流。事實表明,盡管有的企業物質條件不是一流的,但只要人文環境好,大家心心相印,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照樣能聚攏人氣,提升士氣。特別是在知識經濟的社會,“知識員工”知識面一般都比較寬,相應的自主性一般也比較強,再加上現代信息傳遞的渠道多、速度快,最新信息隨時可得,因而再用老規矩、老辦法管理現代員工則難以奏效。必須要平等待人,喜氣迎人,靠愛人使人愛,靠敬人使人敬。
商人人格文化的培育,著力在“升”。即提高。這種升體現的是以人為本,引人上進。通過提升企業的品牌品質來提升員工自身的人品品質。要使員工具備提升品牌品質的能力,就要將企業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讓員工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成為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同時,在提升品牌品質的過程中,使員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做到誠懇待人,認真做事;處貴不驕,處富不奢;不義不處,非理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才是一個商人應處的精神境界。
惟有如此,才有可能造就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