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每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而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只需每天對他說:“你真笨”。
“媽媽求求你了”:這句話一方面意味著父母的繳械投降,另一方面暗示了孩子已經不可救藥了。專家建議,不管孩子多么頑劣都不要哀求他,不如找出他的優秀之處鼓勵他。
“我沒本事,咱家就看你的了”:如果父母悲觀沮喪,孩子就會在面對世界時感到信心不足。專家建議,生活越艱苦,父母越要對孩子灌輸積極的思想,應該用不服輸的精神感染和影響孩子。
“沒看我正忙著嗎”:在孩子看來,這句話意味著父母不把自己當回事,認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其實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父母的關注就是他們成長的養料。專家建議,不管父母多忙,都要給孩子傾聽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和被呵護,才會健康成長。
“我這是為你好”:每當家長想要孩子做一些他們不想去做的事,總是使出這樣一個“殺手锏”,讓孩子不忍拒絕父母的要求。專家建議,切不可打著“愛”的旗號去強迫孩子,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情感。
“你看看人家”: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事或遭遇失敗時,家長認為這種比較可以激勵孩子發奮。其實這種尖刻的批評,會使孩子的自尊心被徹底擊垮,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專家建議,當孩子失意的時候,最需要父母的撫慰,它可以幫孩子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