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天山大漠的執著,伴著古道胡楊的倔強。
1990年,14個懷揣夢想的青年坐著同一列火車從天山來到了北京,組成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90級本科班,一個被質樸的新疆民風打上深深烙印的班集體。
表演系90級本科班是新疆話劇團和中央戲劇學院合辦的表演系定向班,14位走下天山的劍客,憑著新疆人特有的熱情和倔強,從對表演一無所知一步步走向了成熟,終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經歷了中戲有史以來第一次本科班的集體出國演出后,畢業了的14劍客又帶著對未來的迷茫坐上了同一列火車,收山回到了新疆。
王瀾、陳建斌、曾梓萱、花向紅、王莉、李梅、李亞鵬、呼小靜、王旭峰、曹衛宇、朱運濤、許劍、王學兵、馬雷,從中戲的高才生,到新疆的話劇演員,再到闖蕩北京的“北漂一族”,那一部部令人稱羨的影視作品背后,不為人知的是12年的曲折和奮斗。
亞鵬成熟、學兵幽默、建斌愛遲到
畢業回到新疆后每個人都很迷茫,繼續表演在新疆肯定沒發展。新疆話劇團的戈弋團長很開明,雖然他們是委培的,但戈弋團長對他們去外面發展很支持。戈弋團長是他們中戲的師哥,很善良,當初就是戈弋團長招的他們。
回到北京,大家都分開發展了,但是仍然會相互彼此照應。北漂的經歷很苦,李亞鵬和王學兵回憶當年那段日子時透露,兩人住在地下室,整天騎著自行車閑逛等待有導演找他們拍戲,非常辛苦。
曹衛宇回憶起當年那段經歷,露出了淡淡的辛酸:“剛畢業的時候沒戲拍,沒錢,生活都是個問題。但偶爾接戲還是免強可以養活自己,沒大家想象得那么慘。”
當時的幾個新疆哥兒們,也有偶爾“串門”的經歷:“房租到期時偶爾互相借住一段時間。”
曹衛宇仍然記得當年拍攝的第一部戲,“是新疆戲,戈弋團長導演的《馮夫人》,呼小靜擔任女主角。”曹衛宇說因為大家是同鄉,又是同學,畢業后又是同事,所以大家相處得都很不錯,“學習之余,我們最喜歡打球、聊天。”
“我當時是班長,所以和每個人相處得都不錯。”曹衛宇很簡單地聊起了學生時期的這些新疆明星,“李亞鵬表現很成熟;王學兵很幽默;陳建斌很有才氣,但是上課老愛遲到。”同學們還記得,陳建斌是他們班“小公驢樂隊”的主唱,王學兵等其他成員給主唱伴舞。
如今他們中有許多同學已淡出了演藝圈,從事著與藝術無關的工作,但中戲90班的14位同學非常地團結,他們畢業12年了,依然做到了每年都聚一次。而留在演藝圈的6位無論是在演戲的數量上還是在知名度方面都成為了同學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