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神偷常寶貴逛到馬記當鋪附近,恰遇幾個知府里的人抱著一個紅木箱進了當鋪。這倒是怪事一樁,哪有官家拿東西來當銀子的。常寶貴晃到當鋪門前,果是新任知府劉清明以箱子作押,當銀150兩,三月后贖回。常寶貴當即決定,晚上將這木箱盜走,看看劉清明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這個劉清明,常寶貴略有耳聞,據說是個清官。但常寶貴不信,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劉清明為官多年,想必也干凈不到哪里去,所謂“清官”的傳聞,或許是他更善于掩飾,在一個清白的幌子下掩耳盜鈴而已。
常寶貴專偷官家富豪,常接濟些窮困百姓,算得上一個義賊。只是近段時日城里發生數起失竊案,行蹤詭秘,不留痕跡,其中竟有尋常百姓家的血汗錢,一時輿論嘩然,就連得過常寶貴好處的人,也說“神偷不仗義了”。常寶貴無辜蒙羞,自知同道里又出了高明的“黑手”,便思謀如何與此君會上一會,洗雪自己的恥辱。
子夜時分,常寶貴著夜行衣悄悄潛入當鋪。這是個無月之夜,伸手不見五指,是行竊的絕佳天時。常寶貴正欲下手,忽聽門前有輕微響動,便施展輕功攀上房梁,屏息靜觀。只見一個瘦小的黑影風一樣閃身入門,窺探片刻,便悄然打開庫房,抱起劉清明的紅木箱,神不知鬼不覺地離去了。
常寶貴大為驚嘆,此人行竊功夫絕不在他之下,莫非他就是那個“黑手”?想不到知府大人的木箱,竟也成了他的目標。常寶貴躍下房梁,跟出當鋪,重又把門鎖好,這才憑著多年修煉的聽力向那黑手追蹤而去。
拐過幾條巷子,黑手騰身躍入一個豪宅闊院。此處常寶貴并不陌生,乃是行竊數次的富豪林有昆之家。可黑手竊了劉清明的箱子為何要來林有昆家?常寶貴甚覺蹊蹺,便影子一樣跟了進去。
黑手徑直入了后院的書房。常寶貴附在窗前,食指在舌頭上舔一下,將窗紙捅開一個小孔。太師椅上一個軒昂之人正襟危坐,正是林有昆,旁邊幾個家丁侍立左右。黑手放下箱子,沖林有昆道:“林老爺,您交待的事我已辦好。”
林有昆看看箱子,臉上現出一絲奸笑,便令家丁打開箱子,不料其中之物竟令眾人瞠目結舌,那里面只是幾塊青磚,別無他物。
林有昆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道:“牛三,你可看清了,是這個木箱嗎?”
牛三搔著頭說:“絕對不差!”
一個家丁兇著臉道:“莫非你中途偷梁換柱不成?若敢欺瞞老爺,要你的小命!”
牛三發起毒誓,林有昆這才信了,捋著山羊胡子,自語道:“這個劉清明,到底在搞什么鬼?”見牛三仍呆在那兒不走,便哼了一聲,讓家丁拿了十兩銀子給他。牛三不滿地道:“林老爺,您說好事成之后酬銀千兩,這十兩銀子算怎么回事?”
林有昆冷冷道:“幾塊破磚換十兩銀子已是便宜了你,還不快滾?”
幾個家丁同聲喊“滾”,牛三無奈,返身出了書房。常寶貴跟著他沒入夜色。
許是今晚的遭遇讓牛三甚為不滿,區區十兩銀子,令他心有不甘。不消多時,牛三便又躍上了一戶平民的屋檐。正待入室,不料肩上突然被一只手按住,嚇他一個哆嗦。常寶貴示意他不要出聲,便死死鉗住他的手,直奔一片僻靜之地。
兩人停下來,牛三不安地道:“敢問……您是哪位好漢?”
常寶貴一拱手,道出名號。牛三聽罷,忙施禮道:“你就是神偷?幸會幸會。小的牛三,同為梁上君子。”
常寶貴道:“先前幾起失竊案可是你所為?”
牛三道:“正是。”
常寶貴道:“我等梁上君子,乃生事所逼,但竊亦有道,豈可窮人偷窮人?”
牛三嘆了一聲,道:“慚愧慚愧,只因前些時日去林有昆家行竊,不慎落入其手,遂被逼為其所用,這才僥幸活命。從此不敢再去大戶人家盜竊,以防不測。而平民百姓之家少有防范,財物雖不多,卻如探囊取物一般。比之常兄,我牛三只是毛賊一個,茍活于世罷了。”
常寶貴聞聽此言,也不再計較,又訓教一番,便問起他為林有昆偷箱子的事。牛三咬牙罵道:“這狗日的林有昆真不是東西!”便道出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林有昆仗著京城有遠親為官,便為所欲為,欺男霸女,干盡了壞事,真可謂民怨沸騰。自打新任知府劉清明上任以來,便著手查其罪狀。林有昆多次拉攏劉清明,皆自討沒趣。此番竊其所當木箱,是林有昆想拿下把柄,以便要挾劉清明,不想里面竟是幾塊青磚,令他大失所望。
常寶貴明白了原委,暗嘆這林有昆居心歹毒,但也搞不懂劉清明以幾塊青磚為當是何用意。當下便想,定要將此事探個究竟。若那劉清明果是清官,以后絕不對其行竊。常寶貴又思忖,過去一直是自己身單力孤竊富濟貧,往后若有牛三相助,豈不是如虎添翼?于是,常寶貴便提議與牛三結為兄弟。牛三大喜,兩人當下便跪地發誓,決心同甘苦共患難,做一對有節義的梁上君子。
這天晚上,常寶貴悄悄潛入劉清明府邸,讓牛三在外接應。隱隱地,劉府似有飲酒暢談聲。常寶貴循聲而去,但見一干人等圍桌而坐,劉清明不時向人敬酒。常寶貴暗忖,這劉清明看來徒有清廉之名,私下里還不照樣大吃大喝,結黨營私?待他側耳細聽良久,才悄然返回。
牛三道:“常兄,姓劉的也不是什么好東西,我在外面都聞見酒香了。”
常寶貴搖頭道:“不,劉知府是清官。”
“何以見得?”
常寶貴于是把聽到的話對牛三敘說了一番。原來那些飲酒之人皆為劉清明的親戚和鄉黨,遠離家鄉投奔劉清明,是想借裙帶關系謀個一官半職,劉清明好生招待,全部婉拒了他們的要求,并贈與每人盤纏,令他們返鄉。
常寶貴道:“劉知府不以權謀私,豈非清官?”
牛三頷首,片刻又道:“這酒宴盤纏若是公費開支,也是搜刮民脂啊。”
常寶貴點點頭:“待我再做打探,定要弄他個水落石出。”
此后,常寶貴又潛入劉府數次,直到聽到了劉清明與夫人的私房話,這才明白:劉清明積蓄微薄,來此上任后鄉親頻至,招待盤纏傾囊殆盡,這才被迫以木箱盛磚,當銀150兩,用于打發鄉親,待薪俸和養廉銀下發之后,再去當鋪贖回,實為巧借銀兩而已。
牛三得知此情,不由感嘆:“天下多幾個這樣的窮官就好了,劉知府清官之譽實至名歸啊。”
這天,林有昆的家丁突然找到牛三,讓他晚上去林府一趟,有重金相贈。牛三心中忐忑,問常寶貴該不該去。常寶貴道:“去,看看這老狗又要打什么算盤?”
晚上,牛三來到林府,常寶貴在附近潛伏。牛三見到林有昆,問:“林老爺又有何吩咐?”
林有昆陰險地笑了笑,道:“送你去個地方。”
牛三不知何意,困惑地問:“林老爺要送我去哪兒?”
林有昆道:“你為我偷了劉清明的東西,老爺我思來想去,留下你終是個隱患,你說老爺我還能送你去哪兒呢?”
牛三暗叫不好,林有昆是要對他下毒手了。他剛要轉身逃跑,一群家丁已虎狼般將他按倒,五花大綁把他捆起來,又用毛巾堵住他的嘴。林有昆道:“找個背靜地方,送他上路。”
家丁們便把他裝進一條麻袋,扛出了林府。行至一處僻靜之地,家丁將他扔下,揮刀欲刺。正在危急之時,但見常寶貴橫空飛來,與家丁戰在一處。打殺聲驚動了附近的看家犬,紛紛狂吠起來,家丁們不敢戀戰,逃之夭夭。
常寶貴解開牛三,即刻逃往城外。待牛三驚魂乍定,常寶貴道:“此處已不可久留,林有昆絕不會對你善罷甘休,我等看來要奔走異鄉了。”
牛三抹了把額上的汗,道:“常兄,那咱們就趕快走吧。”
常寶貴搖搖頭:“不,走之前我還要辦一件事。”
“何事?”
“盜回劉知府的木箱。”
牛三擔心地道:“林有昆現在必戒備森嚴,此去定然兇險。”
常寶貴決然道:“為了劉知府,雖死無憾。”
數日后,已到了劉清明贖回木箱的時候了。這天夜里,常寶貴讓牛三在一座破廟里等他。牛三要同他一起去,但被常寶貴堅決制止了。常寶貴獨自潛入林府,其家丁們果然加強了巡查。常寶貴蟄伏在暗處,一直等到三更時分,家丁們困倦打盹,這才小心地盜出木箱,無聲無息地送回了當鋪。
第二天,劉清明派人贖回了木箱,回家打開一看,里面的青磚沒有了,竟是幾十根閃閃發光的金條!劉清明大吃一驚,不解之時,忽然發現箱中一個紙條,忙拿起細瞧,只見上面寫著:
劉知府:大人清廉,我等以金條表達欽佩之意。放心,此財取自不義,但用無妨。大人看到此信之時,我等已遠走他鄉。待天下太平,惡人得懲,我等自當返鄉,金盆洗手,自食其力,不再給大人添亂。
梁上君子
劉清明看罷,慨然長嘆:“連梁上君子都崇尚清廉,余當倍加勤勉,造福百姓。若然黎民安居樂業,則天下無賊矣!”遂將金條充公,以備民用。他吩咐手下加緊查辦林有昆,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
(責編/鄧亦敏插圖/魏忠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