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本欄上期關于干部說假話現象的深入探討刊出后,引起了社會極大反響,收到了大量的群眾來信和網絡留言。在來信和留言中,我們發現眾多百姓在猛烈抨擊這一官場異化現象的同時,也對整個社會講假話現象表示了深深的憂慮。由此,本期將著重探討不講真話的誠信缺失問題,作為對上一期話題的延伸。
實際上,干部說假話的危害早已不僅局限于官場,而是浸透到了整個社會肌體中。在一個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社會結構中,干部說假話成風,對整個社會誠信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可以用兩個效應來形容,一個是“破窗效應”,一個是“蝴蝶效應”。
所謂“破窗效應”,起初更多用來形容犯罪,說的是: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修護,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顯然,干部說假話好比是打破社會誠信玻璃的一塊石頭。當砸向社會誠信玻璃的石頭越來越多,乃至在局部范圍形成了潛規則,可想而知,不僅在這個局部范圍內,在整個社會范圍內都會傳遞出“說假話無罪”,乃至“說假話光榮”的錯誤暗示,進而形成對說假話的暗示性縱容,最后的結果是:真話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逼仄,假話的繁殖領域越來越寬廣,社會誠信體無完膚,千瘡百孔。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蝴蝶效應”。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也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看,“一個釘子”的疏忽經過不斷放大竟然足以滅亡“一個帝國”。干部說假話起初也許是無傷大雅的,但如果得不到及時遏制,后果卻是可怕的,干部說假話是“火種”,足以引起一場摧毀社會誠信的燎原大火,留給我們想象的將是一個人人互相不信任、人人互相敵對與仇視的原子化生存狀態。
我們知道,和諧社會最大的和諧是人與人的和諧。而在這個最大的和諧里,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民與官的和諧。干部說假話,在滿足自身政績利益的同時,也必然要以損害公共利益為代價。這一方面加劇了官民矛盾,讓政府公信力受到極大損害;另一方面促進了虛偽與謊言在民間領域的滋生和繁榮,具體由兩部分力量構成:一是因“破窗效應”而受到暗示性縱容的,一是因“蝴蝶效應”而受到順向牽連的。比如,干部說假話,跟干部打交道的商人等只能跟著說假話;反過來,這套說假話的游戲,又將向下一個話語主體遞延——你騙了我,我就騙他,最后人人都是被騙者。
如上所述,和諧社會首先應該是一個誠信社會,要有公眾的誠信首先必須有官員的誠信。只要稍加注意,我們都會發現,干部說假話的亂象背后,“蝴蝶”正在“破窗”中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