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對茶情有獨鐘,酷愛喝茶這已為世人皆知。走進阿拉伯世界,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也無論在家中還是上班、旅游,幾乎沒有不喝茶的,飲茶對于阿拉伯人的生活來說其重要性僅次于吃飯,位居第二位。阿拉伯國家東起西亞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至非洲西北部的馬格里布,有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22個阿盟成員國家和地區。面積142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億,喜歡飲茶的人不可勝數,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飲茶量大得驚人,到2002年世界上飲茶量超過3萬噸以上的前10個國家中阿拉伯國家就有伊拉克、埃及、摩洛哥三國,分別為4、5、6位,三國的茶葉消費量總和為196942噸,超過世界第一的英國136598噸,2001年按國際茶葉委員統計資料,人均茶葉消費超過1公斤的17個國家和地區中阿拉伯國家就有利比亞、科威特、卡塔爾、伊拉克、摩洛哥、敘利亞、巴林、突尼斯、埃及9國,阿拉伯地區盛行飲茶之風,但并不產茶,年茶葉輸入量27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26%,人均1.3公斤。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等國喜歡喝紅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亞等國喜歡綠茶。
阿拉伯人飲茶,根據茶的甘澀、甘甜、寧靜和回味,總結有三道茶。一道是苦澀,任重而道遠;二道是真諦,平淡而久遠;三道是幸福,甜美而芳醇。
阿拉伯紅茶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等國的穆斯林主要飲紅茶,酷愛“鮮濃”風味的紅茶,佐牛奶、薄荷煮飲。從早到晚,飲三五次。紅茶是煮飲的,先把茶葉放在小壺里,添水,加糖,然后慢慢煮開,茶香甜醇。特別是喜歡加入糖,調成又濃又甜的糖茶,獨具民族特色。一般每壺茶煮好后每人喝一杯,就把只煮一次的茶葉倒掉,要喝再重新煮。茶具一般比較簡單,在通常情況下都是一只小茶壺加上幾只小玻璃杯子,對茶具沒有過多的講究。飲紅茶是款待客人的主要方式。煮茶是每個家庭主婦的拿手好戲,賓客來臨,主人先敬上一杯香噴噴的紅茶,在開會、商務會談等正式場合,都以紅茶招待來賓。各地遍布茶館、茶攤兒,機場、賓館、飯店都隨時有茶水供應,科威特人“一茶多喝”,常見的是放方糖,講究一點的就擠些檸檬汁或橙汁,最讓人稱奇的是放入新鮮的牛羊肉,據說這樣可以解膩生津。喝濃厚醇香的紅茶,是埃及人的嗜好,他們不喜歡在茶湯中加牛奶,而是喜歡放蔗糖,紅濃的茶水盛在透明的杯中,紅白相間,非常的好看,小巧的茶杯便于聞香,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阿拉伯紅茶,味道甘甜的很,茶水放入嘴中有粘粘糊糊的感覺,一般人喝上兩三杯后,甜膩得連飯都不想吃。在伊拉克有些地方喝茶的方式新奇有趣,“含糖啜茗”,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飲茶方式。先添一下白糖,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讓它慢慢地與口內的甜味融合,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令人心馳神往的漣漪。這種飲茶方式,可以根據苦澀的輕重,用咀嚼方糖程度,各自調整紅茶的甜度,這種由飲者自由控制甜味程度的飲茶法與一杯茶一個味兒的普通飲法大異其趣。旁觀者僅憑觀察是無法體會到這種“茶道”的精髓的,只有當你也捧杯含飴,感受絲絲甘甜在唇齒間蔓延,由澀轉柔的茶香直襲心扉時,你才不得不承認這種飲茶法真的自有其妙。這種獨特的“含糖啜茗”茶文化,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也有的把糖放在面前,望糖喝茶。巴勒斯坦人結婚時,有“飲茶刺針”的風俗:新郎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一路上要到各家各戶飲“祝福茶”,同時還要接受小伙子們的針刺,針刺雖然
疼痛,但不能露聲色,要佯裝笑容,以顯男子漢氣概和新婚的喜悅之情。
阿拉伯綠茶
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亞等國喜歡綠茶。這些國家90%的土地是沙漠。常年晴空萬里,烈日炎炎,出汗多,用茶解渴和補充水分。加之西非人民常年以食牛、羊肉為主,少食蔬菜,而飲茶能去膩消食,又可以補充維生素類物質。因此,這里的人民不但好飲茶,而且嗜茶為癖,視茶如糧,不可或缺。故而,飲茶風靡的西北非阿拉伯地區孕育了以“面廣、次頻、汁濃、摻加作料”為其特點的阿拉伯情調。最喜歡中國的綠茶。所謂“面廣”,幾乎人人皆嗜茶,按人均消費量約為中國的三倍。FLezT8dggPOOc4Pr00oV9w==所謂“次頻”,每天不少于三次,一次多杯習以為常。所謂“汁濃”,茶的濃度是中國漢族地區的兩倍,所謂“摻和作料”,飲茶時習慣加白糖還以薄荷葉(汁)佐味,茶香馥郁,糖味甘美,薄荷清涼,相得益彰。此外,還有配上幾粒松子的“松子茶”。西北非的阿拉伯國家沏茶品飲非常地講究,有的將茶葉及佐料放在直徑十多厘米的小瓷壺中,茶壺淺埋于小木炭爐的炭火中慢慢煮熬,沸開后將茶色醇厚、香味異常的茶湯倒在小玻璃杯中,一般只倒三分之一或一半。喝茶時有的像中國的功夫茶一樣,小杯啜飲,模樣斯文,也有的需配上各種茶點,邊吃邊喝,別有情趣。賓客臨門,主要應當看客人烹沏,并先敬茶三杯,客人只要把三杯茶喝完,才合乎禮節。
茶對阿拉伯人的影響
阿拉伯是一個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地區,伊斯蘭文明是其居民全部生活方式準則,包涵著行為規范、道德準則,茶的社會功能與阿拉伯的伊斯蘭文明相得益彰,茶文化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社會功能和作用必然是多方面的,阿拉伯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設宴……,喝茶品茶創造著一種溫馨、寧靜、和諧、休閑的伊斯蘭文明風尚,茶的輸入是符合伊斯蘭教要求的。茶室,對于大部分阿拉伯人來說,是以茶會友的地方,也是談生意的好場所。因為阿拉伯禁酒,他們便以茶代酒,提神、健身、醒胃、清腸全靠它,故此,這里的男女老少都愛飲茶,而茶又不像酒類或咖啡不能過量,所以阿拉伯人只要有空就會喝茶,一天十幾杯茶對他們來說很正常。
其次,茶豐富了阿拉伯的飲食文化。“文明需要某種慰籍品”,在茶成為阿拉伯的民族飲料之前,阿拉伯的飲食結構基本是熱食冷飲,牛奶是傳統的飲料,以馕為主食,喜食肉食品。而且阿拉伯人生活在沙漠環境中,常年天氣炎熱,氣候干燥,那里的人們出汗多,消耗大,而茶能解熱,消暑,補充水分和營養。加之常年以食牛、羊肉為主,少食蔬菜,而飲茶能去膩消食,又可以補充維生素類物質。阿拉伯人將茶喝成一道不變的美麗風景,飲茶的人特別的多,幾乎接近于“全民性”,除了吃飯飲茶外,國內大大小小茶館林立,讓人眼花繚亂,長此以來,茶憑借它的實用功能,改變了阿拉伯的飲食結構,形成了一種滲透著民族特色茶文化。
再次,豐富了禮儀文化,提高了生活質量。自古以來阿拉伯人就以好客而聞名于世,現在他們待客的頭一件事就是喝茶,無論到家庭作客或到單位公干,都會得到茶的款待,阿拉伯國家喜歡集體飲茶,作為溝通人際關系,增進友誼的橋梁,這已成為阿拉伯人文明待客的習俗。用茶待友是一種禮儀,走親訪友送上一包茶葉,那是相當高尚的敬意。阿拉伯人借茶消遣,在家中常有朋友一起喝茶,慢慢聊天;在城市的茶館里,常常可以看到人們一邊喝著茶,一邊悠閑地說話,似乎喝上茶就可以不計時間了,飲茶已成為阿拉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樂趣。自古阿拉伯人保持著“夜談”的習慣,往往是不到半夜三更甚至通宵達旦而不散伙,久而久之茶便成了“夜談”中最為理想的飲料,既能解渴提神,又可助興除煩,所以越喝越有滋味,興致更濃。在一種優雅輕松的氛圍中品嘗、欣賞、陶醉于純美的生活,只有衣食無憂,又有閑暇的民族才有閑情逸致培養這種精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把消費變成一種文化,享受自然之美,文明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