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非洲,一切的感受只有兩個字:新奇。這里的黑人女性天生愛美,發型則成為她們弘揚個性,渲泄美麗的主要表達方式。她們的發型聯想豐富,個性十足,即遺有遠古時期拙樸的發式,又保留著獨具民族特色的式樣,還追隨時代步伐,吸收了白種人及黃種人的多種新潮發型。可以說,黑人女性的發型是世界上樣式最廣、變幻最多的發型。
大致說來,黑人女性最常見的發式有兩種:第一種屬于“卷卷毛”型。她們的頭發屬自來卷,濃密稀松,錯落有致。我們剛來非洲時,常男女不辨,顛倒陰陽。黑人女子對頭發尤其偏愛,待頭發稍長,她們即梳理“卷卷毛”,開始編辮子。長短粗細,各不相同,全憑個人的口味定位。這時編出的小辮不是垂下來,而是盤于頭上。頭發相同,但盤出的辮子圖形卻各式各樣:或至上而下,齊頭并進,整齊排列;或從中間擗開,左右對稱組合:或加“S”形揮灑自如:或從頭頂開始,如龍蛇盤行,加之螺蚌殼飾,等等。別看黑人的頭發不直,但編起小辮兒毫不含糊,精心編排,不漏編一根卷毛,不模糊一點細節,中間的“分水嶺”清晰,一明一暗,一壟一塾,常令人想起從高空拍攝下的梯田,江南水鄉剛翻壟過的紅薯秧。她們在梳理頭發時,會加些發油,這種發油易于將頭發由曲捋直。也有一些女性在“卷卷毛”上不編小辮,而是樂于拼圖:將頭發梳成一個個五邊形或六邊形,再把發梢編入發中,做成一幅地道的“足球”發型:或將“足球”微縮,改梳成“菠蘿”、“荔枝”皮上的圖形;或將頭發下放一點,做成一個個掛著的“葡萄”形;或將頭發豎直,做成圓鈍形的“磨菇”形細長條的“珊瑚”形……總之,她們閑著也是閑著,料理自己的頭發權當勞作,種什么豆,開什么花,精心飼候,隨意發揮。有一天,我在街上見一少女將自己的短發“雕刻”成許多當地常見的一種貝殼:中間是蜈蚣狀孔線,兩邊是貝扇,惟妙惟肖,巧奪天工。像這樣獨具特色,極賦藝術魅力的發型,在非洲隨處可見。
第二種常見的發式姑且稱之為“奔頭”型——隨便向后一梳的那種。黑人的頭發長不長,蓋過耳即可恭維其“長發飄飄”了。在“奔頭”型基礎上,她們將其“長發”編成細辮,成“觸手”狀翹下來;也能先梳成“足球”或“芒果”形,用發梢編個花朵兒什么的栽到上面;或梳成柱狀,并于中間分岔,續編成典型的“仙人掌”形;或干脆來個“沖天炮”、直直的,細細的,如電視天線,直刺天空……各種造型,令人目不暇及,嘆為觀止。
初見黑人女性的“奔頭”發型,我以為她們既生卷毛,也生直發,有一天,我叫店里的一黑妞雇員拔根頭發給我“研究研究”。她細細一拈,竟撮下八九根頭發。這些頭發初看成直形,細察則曲曲彎彎,又細又脆,極易折斷。通過聊天得知,黑人身上各部位的毛發或曲或卷,大體一致。不像我們,從身上脫落一根毛發,可以依據其長短、粗細、曲直、色澤等斷定生于何部位,頭發直得可以怒發沖冠,胡須硬得可扎老婆孩娃的臉蛋兒。對于黑人,從嚴格意義上講,純種的黑人身上就沒直發。
不過,在非洲的各大城市里,即便是通過電視屏幕,你也不難發現許多黑妞長發飄逸,甚至是金發披肩,的確讓人匪夷所思。那么,這一頭“秀發”又是怎樣長出的?
原來,在城鎮的一些街道或大市場中,有許多賣辮子的商店和攤位。里面擺的全是洋貨——從東方女性的秀發到西方女性的金發,從長發飄飄到金發卷卷,一條條、一縷縷、一套套,在這些洋貨的專賣點,你很難見到洋人光顧的身影,針對的顧客是清一色的黑人女性。在非洲,很多黑人女性戴假發,編假辮,這已成為她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由來已久。我從未見到白種人或黃種人的女性留有黑人卷發盤頭式的小辮,倒是白、黃兩種人的種種發型在黑妞的頭上得以再現,并繁衍出其他型種。例如:她們買來金發辮子,扎成馬尾形,從皮筋之后將細辮解開,固定成圓形,辮子的后一半似彈簧一樣掛下來,上下彈跳,很有靈動之美。
以上介紹的“卷卷毛”和“奔頭”發式,是黑人女性最常見的原汁原味的發型,以這兩種基本發型作為基礎,又可編出其他發型,她們既可以保留其多變的本族發型,又可以編上假發,做出東方人或西方人的各種發型。當然,如果她們樂意,還能“土”、“洋”結合,拓展新的發型,但見到一些設計奇特、精美絕倫的創意發型時,仍讓我激動,視之為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