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大國,因此,某些中國人酷愛“大”,以及跟大有關的所有東西。
寫文章要大氣,用大詞,排比句,重修辭,黃鐘大呂,鼓樂齊鳴,有時候還要配上驚嘆號,一口氣讀下去,換氣都沒工夫,氣短的要給憋死。
在某些歷史場合,只能在大喇叭里頭放,聽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那就只有繳械投降的份了。
上熒屏的玩意自然要大,據說是要大氣。紀錄片來不來就航拍,長江,黃河,長城,高山大川,人在里面,只是一個小黑點。
電影電視劇,尤其是戰爭片,上百門大炮,成千上萬的士兵,成片的火海,震耳欲聾的炮聲,一開演就嚇煞個人。
現在則變成了萬馬奔騰,野牛縱橫,上萬的群眾演員,鎧甲鮮明,顏色不是紅得刺目,就是黃得耀眼。
蓋樓房也要大,每個城市,都比著美國的紐約來,摩天大樓,鋼架結構,大玻璃,明晃晃一片。害得無論哪個地方,在大街上都找不著北。
照張相,誰也猜不出是哪兒,反正都是摩天大樓,都是大玻璃,連霓虹燈廣告都一模一樣。
老房子,老建筑,就是一個字:拆!管它是否文物,有無歷史價值,蓋樓的和拆樓的,一樣的大手筆,大氣魄。
大學必須大,幾個中專和進修學院,合起來就是大學。原來的大學則要合并,塊頭越大越好,恨不得一個城市,就一個大學的巨無霸。
學生見面,只問是哪個校區的,是個大學,就要碩士點,博士點,要上檔次。
搞工程絕對大。從前是人多,成千上萬,彩旗飛舞,口號震天,移山倒海,現在換了,成群的人變成成群的錢,動輒幾十億,上百億,
“給長城裝瓷磚,給喜馬拉雅山鑲金邊”的民間歌謠,就工程的“大”而言,并不是笑話。
更有意思的是,工程已經不僅僅限于破土動工,什么都是工程,治安工程,道德工程,誠信工程,關心下一代工程。
凡是人能想得出來的事,都有工程,而且相互攀比,規模巨大。
學界也不甘落后,所有爬格子的事,都能變成工程,動輒上百萬,千萬,幾個億。
全國社會科學所有一百五十個學科,從前編的教材全不算數,重新編寫,一本三四十萬字的教材,一百萬編寫費。
討論一個千把字的提綱,要花去四十萬,真是一字千金,大手筆,不服怎么行。
這樣的“大”,骨子里畢竟透著虛,內容不實在。真的大,真的大國,不在于形,而在于神,在于內涵。
大不是用來嚇人的,而是用實實在在的自豪,贏來實實在在的尊重。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從小做起,一步一個腳印。
急不得呀,也么哥!■
(張偉文薦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