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英是毛澤東、楊開慧夫婦當年家里的保姆。陳玉英當保姆期間,并不知道共產主義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楊開慧的愛人毛澤東以后會成為新中國的最高領袖。她只知道楊開慧心地善良、待人誠懇、和藹可親。
到楊開慧家做保姆
1926年冬天,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大兒子岸英4歲,二兒子岸青2歲,楊開慧身懷六甲,即將生第三個孩子。毛澤東
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斗爭中,需要請個保姆照顧妻兒,就這樣,陳玉英經人介紹來到了楊開慧身邊。陳玉英是湖南省寧鄉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從小給人做童養媳,10歲外出幫工。來到楊開慧身邊的那年,她快30歲了,夫家姓孫,人們叫她孫嫂。毛澤東和楊開慧也親切地喊她孫嫂。
那時候毛澤東經常下鄉考察,還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楊開慧則幫著整理和抄寫各種文件材料。他們的家還是聚會場所,著名的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都是常來常往的朋友。他們開會時,孫嫂總是在門外的一張小竹椅上等著,隔一會便進屋去給他們添加開水。到了深夜,毛澤東會拿點銅板給她,讓她出去買點包子之類的食品回來給朋友充饑。這時候楊開慧總會說:“孫嫂你也餓了,別忘了給自己買一份。”
孫嫂跟隨毛澤東、楊開慧住在武昌的時候,毛澤東擔心她出去辦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她沒文化,講一口寧鄉方言人家聽不懂,就給她做了一塊白布條,布條上面的文字是:“武昌都府堤四十一號陳玉英。”
有一天,孫嫂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熱水瓶,著急得要哭了。楊開慧說:“孫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個水瓶已經用了好久,我正想買個新的來用。”孫嫂心里非常清楚,熱水瓶打碎了,楊開慧很心疼,為了不讓保姆著急,故意這么說話安慰她。
患難中建立深情
1927年舊歷三月初三,楊開慧在醫院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岸龍,孫嫂守候在醫院照料產婦和嬰兒。4天后,毛澤東才有空趕到醫院看望。楊開慧對他說:“不要緊,你的事情更重要。孫嫂照顧得挺好的,你放心。”孫嫂清楚地記得,楊開慧生下岸龍的那一年,形勢非常緊張,汪精衛在武漢叛變革命,國民黨軍警四處捕殺共產黨人。毛澤東把楊開慧和3個孩子送回長沙,便立即奔赴湘贛農村,組織發動武裝革命。
1927年,毛澤東發動了秋收起義,帶領工農紅軍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楊開慧留長沙板倉堅持黨的工作,當地的農民親切地稱楊開慧為“霞姑”。楊開慧將這個家和3個孩子都交給孫嫂照料,孫嫂則把自己的一顆心完全撲在這個家中。有位鄰居對楊開慧說:“霞姑,你家請了這樣好的保姆,真難得。”
孫嫂在楊開慧家做保姆工資每月5元。看到此時楊開慧也很困難,孫嫂主動提出不拿工資,還把以前積蓄的工資全拿出來用掉了。毛澤東上井岡山之后,經常寫信回家。他的信被送到一個叫羅家鋪的地方,羅家鋪是黨的地下交通站,孫嫂每隔幾天就到那里看有沒有信。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信,也是由孫嫂送到羅家鋪的。
1930年10月,湖南的國民黨反動派懸賞捉拿楊開慧。那是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天剛蒙蒙亮,楊開慧的家被包圍了起來。反動派用麻繩將楊開慧和孫嫂五花大綁,楊開慧說:“她是保姆,幫我家做事的,抓她干什么?”一個所謂鏟共義勇隊的范隊長說:“這個保姆不一般,必須帶走。”他們還把年僅8歲的毛岸英也帶走了。
楊開慧和孫嫂被關進長沙警備司令部的監獄,當天便過堂接受審訊。孫嫂學著楊開慧的樣子,無論問什么,她也回答三個字——“不知道”。天天提審,天天受刑,楊開慧和孫嫂被敵人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她們始終沒有屈服。
1930年11月14日,荷槍實彈的軍警將楊開慧的雙手反綁著押出牢房。孫嫂意識到要發生事了,大聲地喊著:“不要帶走她,要殺就殺我,讓她回去帶孩子!”楊開慧異常平靜地對孫嫂說:“孫嫂,我走了,請你把孩子帶回去。等他長大了,你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毛澤東視孫嫂為親人
楊開慧犧牲后,孫嫂和毛岸英繼續被關押在監獄里。一個月后,經過黨組織和親友的多方營救,全身是傷的孫嫂和岸英終于被釋出獄。回到家,孫嫂和楊開慧的母親楊老太太抱頭大哭。3個孩子失去母親,以后的日子怎么過?
孩子們被送到上海,寄養在地下黨辦的大同幼稚園。孫嫂回到了老家寧鄉。老家的人問起孫嫂:“這4年里你在哪里,和誰在一起?”孫嫂搖搖頭,什么也不說。她不想說,一說心里就痛,說了別人也不一定明白。
毛澤東和孫嫂的再次見面,是在1957年的6月。長沙板倉一別,已經30年了。故人相見,毛澤東感慨萬端,對孫嫂說:“你和開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開慧。你以后就是我家里人了。”
解放后,孫嫂一家住進了長沙城,過著幸福安穩的生活。1982年孫嫂病逝。臨終前,她對女兒孫燕說:“我要走了,去看開慧和毛澤東了……” ■
(殷臻薦自《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