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在帶給人們歡樂和享受的同時,它所需要的巨額資金投入,給承辦這一盛會的城市帶來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1976年蒙特利爾為舉辦第二十一屆奧運會花了30億美元,巨額債務險些讓當時的市政府破產,這座城市的人民在后來的10多年時間里都在償還這筆債務。
蒙特利爾的“教材”彌足珍貴,奧運會成了“燙手的山芋”,各國政府對它敬而遠之。1978年,申辦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的城市僅剩一座——洛杉磯。
獲得舉辦權的洛杉磯面臨挑戰:洛杉磯市政府禁止動用公共基金,加利福尼亞州不準發行彩票,更不能與美國奧委會和慈善機構爭搶捐款。被逼無奈的尤伯羅斯的第一個商業創意是電視轉播權招標。
參賽的國家越多,競爭就會越激烈,比賽也就越精彩,電視轉播就越好看,越能賺錢。難題是如何讓更多的國家參賽。上個世紀80年代是冷戰時期,奧運會在美國舉辦,當時的蘇聯等國家有可能會抵制。
為了爭取有更多的國家參加,尤伯羅斯做了大量的工作,游說各個國家的領導人不要抵制這一屆奧運會。當得知莫斯科決定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噩耗”時,尤伯羅斯受到了重重的一擊,此前付出的萬般努力頃刻間化成泡影。尤伯羅斯旋即派出他的兩名得力助手弗蘭克和查爾斯·李分別訪問東德和中國。
弗蘭克通過電話傳回的消息令尤伯羅斯再次希望斷絕:“對不起!有40萬蘇聯軍隊駐扎在東德的土地上,這比我的解釋更有說服力。”就在尤伯羅斯幾乎絕望時,查爾斯·李從北京打來電話:中國已決定參加奧運會。這個消息令尤伯羅斯興奮不已。
尤伯羅斯的努力讓這次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在美國本土拍賣得到了2億美元,在歐洲、亞洲分別得到了2000萬,還得到了2000萬的廣播轉播權轉讓費。別出心裁的是這一屆組委會規定:在招標期間,有意轉播奧運會的電視公司須首先支付75萬美元作為招標定金。包括美國3大電視網在內的5家電視機構交付了定金,這些定金每天達1000美元的利息幫助尤伯羅斯渡過了第一道難關。
尤伯羅斯最輝煌的創舉是把競爭機制引入贊助營銷,這一舉措是他開創奧運會不賠反賺奇跡的制勝法寶。他將正式贊助商的總數嚴格限制為30個,規定每個行業通過競標的方式只接受一家贊助商,利用商家爭當行業龍頭老大的心態,促使這30個行業內部進行激烈的競爭,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贊助價位。
運用這一策略,他首先捕獲了競爭最激烈的飲料行業:面對400萬美元的底價和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百事可樂,為了拔得軟飲料獨家贊助的頭籌,可口可樂以1260萬美元的天價成為尤伯羅斯首肯的贊助商。
后面的企業招標,尤伯羅斯如法炮制。
與商家無絲毫聯系的火炬接力也被尤伯羅斯變成了“印鈔機”。他開價3000美元一公里拍賣美國境內奧運火炬傳遞路線的所有里程,對參加者只有兩個要求,第一要身體好,第二要付3000美元。美國人為自己能當一名奧運火炬手而感到自豪。通過這一活動成功集資的1100萬美元被用于在當地建設體育設施,推廣體育活動,培養體育人才。
在開源的同時,尤伯羅斯全力壓縮開支,充分利用已有設施,不蓋新的奧林匹克村,招募志愿人員為大會義務工作。
憑借著天才的商業頭腦和運作手段,尤伯羅斯使不依賴政府撥款一分錢的洛杉磯奧運會盈利2.25億美元,成為近代奧運會恢復以來真正盈利的第一屆奧運會,從此,奧運會變成了一棵人見人愛的搖錢樹。有人說歷史應該感謝洛杉磯,如果沒有它贏利的經驗,奧運會很有可能因為經濟上的難以為繼而走向衰落。因為導演了這場奧運史上的“商業革命”,尤伯羅斯被譽為奧運會的“商業之父”。由于對現代奧運作出的突出貢獻,1984年他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頒發的杰出奧運組織獎。
(付祥薦自《八小時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