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與你不是普通“粉絲”與超級偶像的關系,那樣的距離太遙不可及。癡心妄想離你近點,再近點。盡管我明白,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世界,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可還是想留下點什么,就當見證你的輝煌、我的青春。
——某“粉絲”給明星的留言
Vivi、楊艷和迷Cool,都是“粉絲”,一個喜歡蒲巴甲,一個狂迷薛之謙,還有一個中意古天樂。不僅如此,他們還都曾是各自“粉絲團”的管理層。Vivi是“甲殼蟲”前團長,楊艷是“謙友團”南京區的負責人,而迷Cool則曾是古天樂影迷會副會長。
他們三個,發帖,買碟,拉票,助威……什么活動都參加過。用迷Cool的話說:“我見過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場面。”
4月,一年比一年熱鬧的選秀活動又要拉開帷幕了,新的偶像即將誕生,新“粉絲”們也即將出動。這三個曾經與偶像很近的人坐在一起,聊起了“粉絲”這個話題。
不計其數的跟帖,熾熱大膽的表白,舞臺燈光下的擁擠、追逐、尖叫……提起“粉絲”,很多人都會想到這個詞語——狂熱。
“沒有熱情是無法支持一個人的。他晉級成功了,我們歡呼,他失敗了,我們哭泣,身臨其境時,任何一個人都會激動。”楊艷說,“但這種狂熱應該是出自內心的愛,不該是喪失理智的偏執和癲狂。為明星自殺,為追星而不顧自己的安危,那都是弱智的表現。”
說到瘋狂,迷Cool的看法很有意思:“其實對‘粉絲’的定義本身就有問題。Fans在英文里是指狂熱喜歡某種東西的人,不狂熱的都不算。現在我們喜歡明星的都被稱為‘粉絲’。其實,像電視上那樣失態的Fans只是極少部分。不過放到現實生活里,雖然很少有人驚世駭俗,但整晚泡在網上搶‘沙發’的,為偶像花光零用錢搜集一切產品的,或者跟其他‘粉絲’吵架的人也不少。說實話,這種狂熱已不是出自對偶像的愛,而是以偶像為借口的一種發泄罷了,盲目且偏執。”
作為“甲殼蟲”的“老大”,經常帶隊在現場加油助威的Vivi經歷過許多大場面。在蒲巴甲摘得“好男兒”桂冠時,她曾激動地隨便拉過一個人就抱著大哭。她告訴我們:“有一次參加完蒲巴甲的表演活動,眾人拿著他的海報和宣傳畫走在路上。這時有個‘甲殼蟲’突然說,拿著蒲巴甲的牌子不應該亂穿馬路,否則會給他抹黑的。”
在五光十色的娛樂圈里,明星們總是被各式新聞包圍著。信還是不信?這其實是每個“粉絲”都會碰到的問題。
薛之謙出道時間不長,目前還只有零星緋聞。但對于將來可能出現的負面消息,作為“謙友”的楊艷很謹慎:“我想我們會冷靜的,至少真心喜歡他的人會。對于新聞,我們有思想的人是分得清真假的。如果他真的有錯,我們會幫他指出來,他會改正。他很在意我們‘謙友’的想法。我選擇理性地當‘粉絲’。”
蒲巴甲在娛樂圈里也是新人,他的純凈眼神是“甲殼蟲”的摯愛。用Vivi的話說:“在這個社會里很少能碰到像王子這么簡單、干凈的人了。”但是她話鋒一轉,“‘偶像’其實是自己用主觀意愿勾勒出來的完美形象。大部分人把美好愿望加注了進去,樹立一個精神上的支柱。所以負面新聞往往會在這個堅固的形象前瓦解。我是個很客觀的人,要是我始終用‘粉絲’的眼光看王子做的每件事,那在他的發展道路上我是幫不上忙的。如果你的偶像做什么你都覺得好,他是不會進步的。王子是個讓人想去保護的人。要是我們不理智,會讓他變得和其他明星一樣的。”Vivi在看似和普通“粉絲”一樣的熱烈狀態下卻保持著清醒,她希望“粉絲”最終能成為像智囊團那樣的角色,在必要的時候,幫偶像一把。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放棄?
“薛之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哪怕有一天,沒有舞臺,沒有燈光,沒有任何東西,只要給我一把吉他,我就會唱歌,我永遠不會改變。’這是他帶給我們的感動。若有一天他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那就是我放棄他的時候。”
“如果王子改變了,不再像現在這么純真善良,和我的做人原則不同了,我就會放棄他。”
迷Cool說自己當初進入影迷會管理層后處理了大量的會務,得到了許多鍛煉:“在影迷會管理會務的日子讓我了解了社會和人性。比如要做宣傳牌,那就要搞設計,跟制作公司討價還價;比如電視臺要錄節目,我們就要跟電視臺的人合作。與各種性格的人打交道,漸漸就知道該怎么說話,怎么待人接物。我起初就知道當‘粉絲團長’會遇見這些事。說實話,通過這些事務來鍛煉自己是我當‘粉絲’的目的之一。現在,目的已達到,時間上也不再允許,我就不再參與管理了。”在磨煉中成長,這聽起來跟校園里的社團工作頗有相似之處。
但迷Cool的說法在Vivi那里遭到了質疑:“鍛煉?哈哈。這都是人為拔高的,我覺得這只是很多人不肯承認自己是狂熱的‘粉絲’,想給它戴頂上進的帽子而已。是,我們是在活動過程中有了不同體驗。但是要說有什么特別重大的收獲,真的不敢講。說實話,當‘粉絲’,容易讓人覺得你‘不長進’。做‘粉絲’的不想給人這種感覺,所以才會強調‘鍛煉’。”
Vivi的話,也許可以反映出許多“粉絲”的真實狀態。其實大多數校園“粉絲”的追星生活無外乎泡在網上發帖看圖,這能有多少收獲呢?
“如果一定要說有收獲的話……你知道薛之謙參加‘我型我秀’之前的故事嗎?”也許楊艷給出了一種解答,“當初他為了自己的夢想,撕掉去瑞士的機票,和爸爸約定以三年為期,一定要做出成績來。那三年,他在娛樂圈內跌爬滾打,唱片發不成,拍戲也只能做小配角,低迷了好一陣子。但是他沒有放棄,終于在‘我型我秀’上完成了心愿。喜歡薛之謙之后,我有了更多的耐心,學會了堅持。以前我做事很容易退縮,現在遇到困難,想到他就不會輕易放棄。我最欣賞的,就是他對音樂的執著。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吧!”
其實薛之謙的經歷若放到千千萬萬的奮斗故事中,并不顯得特別曲折。但他的“粉絲”們真心相信,他就是最珍貴、最難得的那一個。
這個年代,“粉絲”的愛是要用金錢來證明的。
“我們有自己的基金賬號,由專門的‘甲殼蟲’管理,一些已經參加工作的‘粉絲’會自己匯款過來。也有學生匯款,金額大多在100元以下。管理層定期公布匯款名單和金額,這些錢用于活動的各項開銷,包括購買橫幅、道具和禮品。”Vivi介紹,“很多‘粉絲’會自己送禮物,王子身上那套西服就是一個女生送的。但是其實王子本人并不贊同學生‘粉絲’為他花那么多錢。他說看到很多年齡小的‘粉絲’,就想起了自己的妹妹。都是學生,沒必要這樣。”
當然,錢也可以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有一個高三的“甲殼蟲”說,她希望能去藏區支教:“王子的家鄉在四川阿壩州金川縣。那是個美麗卻貧窮的地方,全鄉只有一部電話。我一直想去西部支教,喜歡上王子以后,我真心希望以后能去那個美麗的地方。王子說過,他的家鄉還很窮,在參加‘好男兒’比賽之前,他們一家人都沒有出過金川縣。他希望能為家鄉做一點事。既然是這樣,為什么‘甲殼蟲’不和他一起去做呢?”
這的確是另一種“愛的行動”。“謙友”也組織過類似的“行動”。薛之謙曾作為電視節目嘉賓介紹過四川瀘沽湖達祖小學。節目播出后,鞍山地區的“謙友”在百度貼吧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
我們的謙謙是善良的,相信我們謙友也是有愛心的。不管捐贈多少,都代表我們大家的一片心意。我們會以謙謙和謙友的名義把“愛心”寄過去。
帖子發出后,大多是學生的“謙友”們在短期內用省下的零用錢募集了1000多元。達祖小學的小朋友一直希望能擁有一臺手風琴,“謙友”們就用這筆錢,以薛之謙的名義幫孩子們實現了心愿。上海慈善基金會為“謙友團”頒發了榮譽證書。在薛之謙的生日會上,“謙友”將證書鄭重送給了薛之謙。
值得會心微笑的是,很多“粉絲”團都組織過慈善活動。“涼粉”在四川樂山地區捐助了一所希望小學;“筆迷”積極給周筆暢代言的支援大西北人民的“母親水窖”活動捐款;裴勇俊的“粉絲”則在偶像32歲生日的時候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分庫捐款……
尾聲
蒲巴甲聽說Vivi的外婆去世后,曾親自打電話安慰她。Vivi辭職后,他也曾勸她回來。他們已經是朋友了。然而Vivi對他的感覺呢?
“偶像,雖然近在眼前,但還是一樣遙不可及